联合早报:中国精英分子不能孤芳自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联合早报:中国精英分子不能孤芳自赏
2009年02月18日 09: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2月18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当地时间18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说,无论是所谓的精英阶层还是平民阶层,都是中国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领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彼此之间是平等的,任何一个群体都不能自以为是,自视过高。而作为影响整个社会的公共政策或制度,应该兼顾精英和平民的切身利益,不能厚此薄彼,乃至顾此失彼。在这个问题上,掌握着更多话语权和拥有更多资源的精英们,更应该以身作则,不能无视其它阶层的愿望和利益,把自己孤立于真实的社会现实之外。

  文章摘录如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重大变化是,过去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为政治分层的主体,现在已转变为以经济分层为主。先富起来的“新阶层”,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阶层”包括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私营企业主、非公有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律师和会计师等。目前,他们的人数不断壮大,在经济、社会和政治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上升。

  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新阶层”人物的素质明显较高,出现了专业化和精英化的趋势。加之目前的制度架构为“新阶层”人士的参政议政提供了平台,使得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履行着社会责任。例如,很多新阶层人士都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身份参与政治事务,对公共事务拥有越来越多的发言权,因而被视为社会精英分子。

  精英不能脱离社会现实

  在2008年“两会”期间,笔者被推举为“新阶层”的代表人物,举行了中外记者答问会,就精英分子的社会责任发表了一些看法。我始终认为,无论是所谓的精英阶层还是平民阶层,都是中国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领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彼此之间是平等的,任何一个群体都不能自以为是,自视过高。而作为影响整个社会的公共政策或制度,应该兼顾精英和平民的切身利益,不能厚此薄彼,乃至顾此失彼。

  而在这个问题上,掌握着更多话语权和拥有更多资源的精英分子们,更应该以身作则,不能自私自利,无视其它阶层的愿望和利益,把自己孤立于真实的社会现实之外。总体上看,很多“新阶层”人士在登上了参政议政的平台之后,都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和有序的方式,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以独立的观察和思考,去试图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其中,那些从事研究工作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等,都做了很多建设性的贡献。

  然而,还有一些情况却令人失望。前两年,有一位很有名气的房地产大鳄放言说,“房地产商就是要给富人建房子”。而在前不久,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茅于轼针对火车票难买的问题,提出了“按照经济规律涨一点票价”,以此来解决“黄牛党活跃”、“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

  这些言论在理论上也许都有道理,从纯经济学层面来看甚至还是真理,但却忽视了中国当前的社会现状,忽视了普通民众的处境和感受,因而触及了社会大众可以忍受的心理底线。结果,社会因为这种言论而出现了轩然大波,也使知识精英与平民百姓之间的误解加深,情感上的距离也拉大了。

  要做人民认可的精英

  我们不可能要求不同阶层、不同位置的人们有完全相同的看法,但大家应当尽可能地接近彼此,精英阶层更应该有意识地主动做到这一点。社会精英当然可以从更高层面、更宽泛和更宏观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也可以从专业、纯技术或理论层面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他们不能以不食人间烟火的姿态来看待社会现象,观点和想法不能脱离社会现实,不能不考虑普通民众的所思所想和心理期待,尤其不能对草根阶层和弱势群体的需求视若无睹。

  社会精英的普遍特征之一,就是把社会利益看得高于个人利益,把长远利益看得高于眼前利益。他们应该有较高的个人素质,能够团结周边的人共同奋斗,能够站在时代和社会的前列,其理想和追求应该高于一般平民的追求,应该比普通民众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他们必须更广泛地关注社会底层,关注更真切的社会现实,脚踏实地谋求社会的进步,与平民百姓同甘苦。

  越是对社会有影响力的人,就越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中国的新阶层或者精英阶层,必须多多研究社会现实和公众的需求,尤其是经济学家和重量级企业家们更要朝这个方向努力。虽然还不至于一言兴邦或一言毁邦,但他们的言论和行为要比别人更容易造成社会影响。而不挑战平民大众的心理底线是基本的要求,因为这攸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如果精英分子们只是一味地为自己所处的阶层代言,只顾为富人说话,那么,他们所发出的声音即便有再好的理论,最终都不可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和支持,而只能自说自话,甚至遭到人民的厌恶或唾弃。因此,精英分子们应该时刻牢记,只有当人民把你当作精英的时候,你才是真正的精英。(作者:韩方明 中国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