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欢乐俑看汉代绿釉陶——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从欢乐俑看汉代绿釉陶
2009年02月24日 16:56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陶器是由黏土作原料,经手工或模具制成的所需形状而烧制成的生活用具。自新石器时代出现(约公元前一万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陶器也由简到繁,与时代同步发展,成为各个时代的载体。陶器品种有:红陶、灰陶、白陶、彩陶、釉陶等。其胎体不透明,有小孔,有吸水性。可作盛器,饮器,建筑构件,艺术陈设及明器使用。

  陶俑则是在坟墓中陪葬死者的陶制人形器,又称明器。它是炫耀墓主人生前身份、财富、精神信仰的实物载体。商周时期权贵们习惯以活人陪葬。春秋战国逐渐用模拟活人的俑来代替。伴随陶俑的陶器,它包括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陶马,武士,高楼,宅院,庖厨,圈舍,镇墓兽,鞍马骆驼,猪狗牛驴,兵俑战车,乐队仪仗,男仆女侍,床榻桌櫈等等生活用具应有尽有。

  它是当时人类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是人们对美好现实生活的留恋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各个时代的陶俑由于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成为人们考古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通过对这些实物数据的研究,可以了解和再现当时古人的生活状况。

  现就一件私人收藏家收藏的汉代绿陶床上欢乐俑,来分别论述汉代绿釉陶的特征和汉代床上欢乐俑的特征。

  一、汉代绿釉陶的特征

  绿釉陶是铅釉陶的一个品种。铅釉陶是一种以铅的化合物作为助熔剂的低温釉,其烧成温度在700℃─900℃。由于在铅釉中加入的着色剂不同,会出现不同的颜色。绿釉是在铅釉中加入铜便会出现绿色釉,若加入铁会产生黄色釉,加入钴会产生蓝色釉。

  铅釉早在商周时期(公元前16世纪─771年)已发明,到西汉宣帝时(公元前73年─49年)发展成熟。烧制成功翡翠般美丽的绿色,其釉层清澈透明,釉面光泽强,平整光滑,光彩照人。西汉铅釉陶中绿、黄、蓝三色釉的烧制成功,成为了后来唐三彩的前身。

  绿釉陶在作明器的使用中,经千百年地下水土的侵蚀,会在釉层表面出现一层银白色的金属光泽,被人们称之为“银釉”,银釉成为了人们鉴定汉唐绿陶釉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对于银釉的生成机理,也成为了世界各国争相研究的课题,众说纷纭。主要结论有:

  1、认为银釉是由于铜绿釉易于受到水和大气的溶蚀而产生的。

  2、认为银釉是由于硅酸铅玻璃釉发生了变化而成为云母状态的一种东西。

  3、认为银釉是棺中的朱红变成水银黏着在陶器上。

  我认为产生银釉可能是一种长时期微量的电化现象使汉唐绿陶釉表面产生了一种铅、铜的氧化物。其理由有二:

  1、铅釉中只有加入铜的着色剂的绿陶釉能产生银釉,其它加入了铁的黄釉和加入了钴的蓝釉不产生银釉。而绿陶釉中的成分主要是:铅+石英+铜。其中:铅、铜是导电体,石英是绝缘体。铅、石英、铜分子在一定的温度、湿度、酸度中会产生电,而产生电的铅、铜又会被氧化,产生氧化物,如同蓄电池的工作原理。铁、钴的导电性能比铜差,所以不会产生银釉。

  2、作简单试验可证明在绿陶上产生的银釉是铅、铜的氧化物。如:用手反复抹擦银釉,银釉会变成黑色,黑色氧化物还能沾抹在手上。而被抹擦的绿陶俑部位的银釉变成黑色后,就再也不会变成银白色。从而证明所谓的银釉,应该是一种铅、铜的氧化物。汉代绿陶欢乐俑上位男子的头上发髻部位就是被抹擦后的银釉变成了黑色。

  再有,从汉代绿陶床上欢乐俑的釉看,除了其表面有会产生银釉的特征外,其光滑透亮美丽的绿釉在30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还有细开片,釉中还有黑色粗质颗粒,还有极小的少量气泡等等特征。

  二、汉代床上欢乐俑的特征

  汉代床上欢乐俑的造型,由两件器物组合而成。1、是床,2、是男女赤身裸体在交欢的俑。其作为明器陪葬寓意有二。一是墓主人想在未来天国里继续享受人间男欢女爱的美好生活。二是为墓主人在天国里传宗接代,延续子孙再还来世。下面来看床与俑。

  1、床:该床尺寸:长20.5cm,高:14cm,宽:12cm。从造型看汉代床的特征极为明显。该床由三部分组成:床板,边框,支架。该床为厚板与边框护板相连。床面上刻有几何形方格纹,又称钱眼纹,泉源纹,即,古铜钱中心方孔纹饰。寓意睡卧钱眼,后辈有钱。床上边框为左、后、右三面高护板组成。后护板中高、两低。每块护板上模印草花。寓意草繁茂盛。床板与边框护板相连放在四腿支架上。四腿支架前后又有护板。前护板上三个方格内有卷草模印图案,后护板无釉无纹为黄泥土胎。

  上古,床为坐卧之具。《释名》释床帐:“人所坐卧曰床。床,装也,所以自装卸也。”旧俗,年终以酒祀床母,以茶祀床公,祈求终岁皆得安寝。另有在《诗经.小雅.斯干》中曰:“乃生男子,载寝之床。”由此可见,床不但是古人生活中的坐卧之具,还是祈求安寝、生男增丁之寓意。该形制的床在汉代应为贵族所用之物,非寻常百姓可用也。

  2、欢乐俑:该俑长:16.6cm,高:8.7cm,宽:6.8cm。欢乐俑取男女交合欢喜之意,由男女两个陶泥塑人组成。造型为男上女下式。其工艺精致,人体比例匀称,让人惊叹。

  先看工艺特征。欢乐俑的形成工艺,由男女两个泥人分别由模具扣出,然后进行简单雕塑,最后组合在一起。如:模具扣出后留下的印痕,在泥人的脸颊、身体的两侧都有。模印的泥人只能扣出人的身体、头等主要部位,有些部分还要进行简单的雕塑加工。由于男女造型事先单个塑成,结合后会有不适的地方。

  再看人体艺术特征。欢乐俑是一男一女两个裸体人形。工匠对人体艺术的把握十分到位,对美女俊男各自的特征表现的也十分明显,动感十足。

  在对汉代绿陶床上欢乐俑观赏后,使我们产生很多联想。在两千年前封建礼教统治的社会,妇女要恪守三从四德的妇道。为对妇女加强礼教与压迫,在汉代许慎所编的《说文解字》中,已将妇女做的事与丑,坏,恶相连。如:女干为奸;三女为奸;女手作事为奴;女,半为妇人污。汉律曰:见姅变不得侍祠;被玷污的妇女不得从事祭祀宗祠之事等等。

  就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工匠们以男女裸俑交欢代言,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孔子曰:“食色性也”。男女交欢为人之本性,天性。人从天上来,又回天际去。阳间知羞耻,阴间无顾忌。人赤条条来,又赤条条去等等,这些古人思想都从欢乐俑上表达出来。难怪孔子怒斥:“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见《孟子•梁惠王上》)咒骂那些用俑陪葬的人要断子绝孙。

  当然,工匠们生产欢乐俑是因当时社会权贵们的需要而生产的。“汉代的陶器在当时价格非常昂贵。据一些出土器物上面的铭文记载,一具陶灶‘值(钱)二百’,约折合当时二石米或二亩地的价值”。(见叶喆民《中国陶瓷史》)。

  也有人在观赏完欢乐俑后,用现代人的观点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他们认为欢乐俑是爱神、喜神、性神、多子神、淫神、色神、裸神、无畏神、元始天尊等等。总而言之,人的生命的诞生,人类的发展,人类的传宗接代与延续,都是男女交欢的结果。欢乐俑是人类真实生活的再现,是美好性爱的赞歌,是对封建礼教的反叛与挑战,是古人希望与理想的精神寄托。

  (摘编自香港《大公报》 作者:保新民)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