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侨报:不因意外伤和气 中俄应保共同利益——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美国侨报:不因意外伤和气 中俄应保共同利益
2009年03月02日 11: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3月2日电 美国《侨报》当地时间1日刊出文章说,“新星号沉船事件”的发生造成波动,但分析人士认为,没有必要将此事上升到中俄关系的层面。中俄两国都不想因一次意外伤和气。毕竟经济危机、时局艰难,如何同舟共济才是各国领导人关心的。如何在分歧中保持共同利益,是中俄双方应该共同努力的地方。

  文章摘录如下:

  一场突如其来的海上事件,给中俄民间情绪造成波动。2月17日,中俄刚刚签署了两国间有史以来最大的能源合作协议,未来20年内俄罗斯向中国提供3亿吨石油,以换取中国向俄两家石油公司提供250亿美元的贷款。但时隔1天,俄罗斯媒体就披露了中国货船被俄舰击沉的消息。

  “沉船事件”引起的议论

  中国货船“新星”号15日在濒临日本海的俄罗斯纳霍德卡港附近被俄军舰开火击沉。船上10名中国船员中3人获救,其余7人失踪。

  据称货船遭到近500次射击。美联社报道,俄罗斯官员开始公布过“新星”号货船沉没的消息,但只字未提俄方舰艇对“新星”号的攻击。另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在几乎一昼夜的时间里,俄军一直在注视着缓缓下沉的“新星”号,却并未对其呼救做出任何反应。

  而俄罗斯此后的表态更让中国民众不能接收。俄当地时间19日晚,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称,俄边防军是“被迫”向中国货船“新星”号开火的,“新星”号沉没并致多名中国船员遇难的责任全应由其船长承担。

  “沉船事件”在中国民间引起了激烈讨论。有媒体报道,“新星号”被俄军击沉披露一小时内跟帖上万,绝大多数是对俄军的斥责声,民意也可见一斑。

  有不少民众能以理性的目光看待这件事。不少网民相信俄方是无心之举,呼吁大家耐心等待调查结果,不要意气用事。也有中国网民认为,“沉船事件”是西方势力从中作祟,意欲破坏中俄关系。

  香港凤凰卫视知名记者闾丘露薇认为,没有必要将此事上升到中俄关系的层面。因为尽管这艘货轮是中国的,但其悬挂的是塞拉利昂旗帜,船长是印度尼西亚人。如果让一个单纯的突发事件掺入民族主义情绪,事情就会变得复杂起来。

  中俄都不想因一次意外伤和气

  相对于民间的强烈反应,中国官方似乎不想令事件升级。事件刚被披露时,中国外交部反应很谨慎,首先强调中国船员遇险,要求俄方彻查。

  事件发生4天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李辉紧急约见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做出了措辞相对强硬的表态:中方对发生事件感到震惊,表示严重关切和强烈不满。而此后,中国官方的表态并未升级,俄罗斯方面态度也渐趋缓和。  

  博鳌亚洲论坛总监姚望认为,中俄两国都不想因一次意外伤和气。毕竟经济危机、时局艰难,如何同舟共济才是各国领导人关心的。

  部分俄罗斯人有心理落差

  因为对苏联“老大哥”的尊敬,俄罗斯人到中国总会受到热情招待,但在俄罗斯的中国人却并不踏实,害怕“光头党”,也害怕警察。

  “沉船事件”则再次动摇了中国商人进军俄罗斯市场的信心。华商直言,从早年的社会复杂、黑社会势力泛滥,到现在的市场不规范、政策不稳定等因素,既断送了不少中国商人的生意,甚至性命,也是今天他们停步俄罗斯市场的障碍。

  俄媒报道,今年1月有案可查的种族袭击事件就多达14起,其中针对中国人的袭击越发残忍。北京《国际先驱导报》报道,这些俄罗斯极端民族主义者的行为恰恰是俄罗斯社会矛盾的一个缩影。“他们将一切错误归咎于外国人,”长期关注中国发展的俄罗斯记者斯拉娃说,这些极端民族主义者宣称中国人向俄罗斯输出廉价商品和劳动力,并且通过走私造成俄罗斯的“影子经济”,使俄罗斯损失大量的外汇收入。

  分歧中保持共同利益

  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健荣曾感慨:“苏联解体以来20多年过去了,中国对俄罗斯社会的关注已留下了很多空白,以后该如何弥补?”而这样的隔阂会产生更多的不良情绪。

  可是,涉及到心态层面的举措实施起来远比想象中艰难,最后还是需达成利益上的平衡。“如果双方利益一致最好,但现实中往往会不同。如何在分歧中保持共同利益,才是中俄双方应该共同努力的地方。”俄罗斯问题专家盛世良说。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