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西方是真的“误读”西藏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欧洲时报:西方是真的“误读”西藏吗?
2009年03月13日 08: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3月13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12日刊出署名文章说,西方过往对达赖的刻意包装是造成当今西方社会对西藏和达赖误读的主要原因。然而,实质上充当西方和中国进行博弈的一张牌的西藏真的是被“误读”吗?

  文章摘录如下:

  2008年由于“西藏”引发的东西方冲突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完全平息。令中国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西藏废除农奴制以来的五十年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和空前的进步。何以一向主张新闻自由、客观公开的西方视而不见?一个政教合一的“领袖”达赖何以在西方社会被戴上如此多的光环?

  西藏问题的产生还要追溯到冷战时期。西方出于反共的需要,扶持一切可以扶持的力量,这自然也包括达赖分裂集团。据现在解密的资料,一九五九年西藏暴动的时候,达赖的两个哥哥就为美国情报局工作,美国还专门武装、培训西藏武装,并空投到西藏参加暴乱。而暴乱失败后,美国更是长期给予达赖支持,直至中美建交。

  冷战结束后,中美战略合作基础不复存在,遏制中国又成为西方的首选。为此,达赖开始获得一系列“光环”:政治性、主观性极强的诺贝尔和平奖、佛教领袖、人权斗士诸如此类。从而揭开了达赖在西方大红大紫的时代。与此相关的、一切关于达赖的负面报道都是禁止的,任何中国对西藏拥有和行使主权的历史记录都消失了。从这个角度讲,西方过往对达赖的刻意包装是造成当今西方社会对西藏和达赖误读的主要原因。

  然而,实质上充当西方和中国进行博弈的一张牌的西藏真的是被“误读”吗?

  去年“3.14”事件的时候,在西藏地方政府的要求下,所有记者离开西藏。于是招致西方一片指责之声,甚至成为西方可以编造新闻的搪塞理由。但是如果环顾全球,这都只是借口而已。去年末今年初,以色列大举入侵加沙地带。尽管以色列最高法院已经判定允许国际社会记者进入,但以色列政府拒不执行。

  然而,奇怪的是,西方保持了沉默。2005年,法国巴黎北郊发生骚乱,当时法美关系由于第二次海湾战争而高度紧张。于是美国记者的报道极尽夸大之能事,甚至使用“法国陷入内战”等标题。大为不满的法国政府在骚乱平息后,专门召集这些记者,强烈抗议,并要求道歉。显然,在法国拥有充分新闻自由的美国记者,并没有从公正的角度来客观报道他所看到的真实。

  可以说“3.14”事件发生时,即使开放所有记者采访,其结果也会和2005年时的法国一样。因为他们不是从事实出发,而是从先入为入的结论和观念出发。

  当然,2008年达赖可以来一个能量总爆发,是有其特定历史条件的。一是中国在西方全身心投入反恐期间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已成为西方模式之外最为成功的道路选项。特别是中国以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取得如此成功,在全球更具可模仿和借鉴性。这对西方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二是达赖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人物,对西方了如指掌,他自己也是“与时俱进”。从主张暴力、追求独立,到演变成和平、自治、人权。竭力迎合西方的价值观。即使自己多次被西方抛弃也仍然无怨无悔。这不仅博得了西方社会上下的好感和同情,也营造了庞大的民意支持。这种力量会随着西方的需要而随时得到释放。而达赖随着岁月的增长,已来日无多,一旦十四世达赖退出历史舞台,其苦心孤诣建立的流亡集团将会泡沫化,碎片化。这种强烈的危机感也使得达赖不得不孤注一掷拼死一搏。

  第三,2008年,国民党赢得台湾选举,台湾事务终于可以由两岸的中国人来决定。台湾牌对于西方暂时性的失效。在这种情况下,达赖的作用便顿时突出出来。

  到现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西方为了和中国博弈,需要达赖这张牌。因此就需要不断地美化他,支持他。另一方面,西方掌控着当今世界的话语权。达赖一个政教合一的人物,可以是人权的化身。那么中国怎样才能真正改变西方对西藏的“误读”呢?只有一个办法:必须强大到在国际主流社会拥有较多的发言权,建立起自己的话语权,能够参与甚至主导国际主流社会游戏规则的制定。那一刻才是西方对西藏“误读”彻底终结的一天。(宋鲁郑)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