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爱玲遗作<小团圆>:不是彻头彻尾的怨毒——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读张爱玲遗作<小团圆>:不是彻头彻尾的怨毒
2009年03月25日 16:43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张爱玲的遗作《小团圆》之出版,是否又一桩“被背叛的遗嘱”,势必会引发赞成反对的长久争议。即使在张爱玲生前,违反她的愿重刊她不满意的少作的事情,就一再的发生。在她成为文学史上的传奇之后,这多少令她难堪。以她的盛名,“全集”的阴影必然会一直跟随着,即使是肉身消亡很久以后。

  《小团圆》前半本(一至三节)乍读确实比较杂乱,太多的人物太多名字,泰半只有轮廓不及着色(香港的学校生活、家族关系),仔细看,即使换了名字还是张爱玲小说世界及她传记里的故人,那无比庞大的没落贵族瓜蔓亲(表大爷、《小艾》里席五老爷)。

  相较之下,后半部单纯、完整得多。但如果没有前面的铺垫,后半部也无法水到渠成。在家族繁杂的社交架构下,九莉与邵之雍的恋情,反而像是插曲。这是部自我反思之作,即是自剖,也深刻的感省了家族关系对女主人公人格与行为的长期影响。

  整部小说看下来,可以发现姑姑和母亲占的比重非常大,一开始就登场了。这里头的线索远比《对照记》、《私语》等多得多,也关键得多。甚至可以说题目“小团圆”不仅指男主人公间的处境,更是指女主人公与母亲、姑姑的关系──放浪周旋于外国情人间、自私的母亲对女主人公造成的长期压力(以她为负担,因而有立誓还钱之举);与之监护人般相依为命的姑姑的秘密恋情……。母亲、姑姑及家族堂表间奇怪的男女、女女关系,常态性乱伦,其实都远比张胡恋骇人听闻。

  相较之下,《私语》里被放大的父女关系、与后母的嫌隙,(也许因为写过了)都缩小得多。分崩离析的没落贵族,常态乱伦,自私自利的糜烂苟活,“小团圆”岂不正是最好的反讽?

  严酷的人际关系,在至亲之间,一定程度的决定了她的人格与行为方式。原该是大家闺秀的女主人公,个性显得冷漠阴郁。成年之后,把亲属关系切割得一干二净。母亲临终了企求见最后一面也不肯,因为账已用金子结清。而小说一开始,就和金钱脱离不了干系(外籍老师赠的钱,给母亲赌光了)。她一直被金钱逼得喘不过气来。

  处理那段情,以一种刻意贴近真实感受的写法,还是相当动人的。时时可见与胡兰成《民国女子》的对话,相较于后者的刻意把她刻画成超世脱俗、人间烟火气淡薄、敏悟的纯精神存在般的真人(以对应叙事人的证道、超凡悟真),《小团圆》明显是在去神秘化、去浪漫化,把两造都还原成肉身存在的俗人。

  小说里自辩:写过那么多爱情故事,没真正经验过似乎不好。这论证了何以不惜一切爱上显然不该爱的人,以致一度声名狼藉,彷佛负面认同了那不可思议的母亲。结果是众所周知的伤害,甚至性的蹂躏──子宫颈都给弄断了──近乎不堪。张爱玲之前的文字似乎还不曾如此直白、具体的写过性,对于《今生今世》的虚无缥缈,毋宁是一大嘲讽。它造成的,当然不止是“失落的一年”,几乎失落了一切。只有母亲给予的长期伤害差堪比拟。而这两人都很会弄钱、使钱,“以人为资本”。

  虽然拒绝了胡兰成的神格化,但《小团圆》不是彻头彻尾的怨毒之书。作者努力超越传奇与伤害;而以文字重现爱还在的那过去的真实瞬间,时见暖意,有着少女的青涩。

  虽然那伤害已刻骨铭心,具体化为尔后在生命里突袭的“痛苦之浴”,隐痛,而人再也无法回到过去那般单纯。就小说而言,当然值得一读。比所有违反她意愿出土少作更有价值。一个比较完整的张爱玲的世界,一部冷酷的成长小说。

  (摘自美国《世界日报》 作者:黄锦树)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