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侨报:中国学生倾诉选网友不选爹透露出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美国侨报:中国学生倾诉选网友不选爹透露出啥
2009年03月26日 11: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3月26日电 美国《侨报》26日刊出署名文章说,一份跨国研究报告显示,在中国学生倾诉烦恼的对象中,亲爹排名不如网友,表明父子隔阂在中国更为严重。

  文章摘录如下:

  朝夕相处的父亲,与虚拟世界的网友相比,谁更“贴心”?中国高中生给出的答案让人吃惊:在倾诉烦恼的对象中,亲爹排名不如网友。

  一份《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显示,在四国高中生心中,父亲的地位都不算高——这显然与社会分工的不同有关,因为父亲往往承担了赚钱养家的重任,在面对快节奏的生活与职场压力时,不知不觉中就忽视了与子女的沟通。但相比他国学生将父亲列于网友之前,中国学生心烦时宁可找网友也不找父亲释放,表明父子隔阂在中国更为严重。

  这当然与中国近年来高速普及互联网不无关系。伴随网民数已跃居世界第一,中国学生认知社会的主要渠道除了家庭、学校、传媒,还扩展到互联网。不可否认,向不曾谋面的网友倾吐心声,既可避免尴尬,又能平等地交流,发泄情绪,缓解压力——而因隐私外泄产生的社会问题也不容小觑。

  而中国含蓄的文化传统,对亲子沟通特别是父子沟通也是障碍。文学名家朱自清的《背影》,将中国式父子关系描写得淋漓尽致——彼此感情很深,却都不善于表达。如几乎已成西方父子关系必修课的拥抱,却很少被中国父亲用于儿女。多年来,获誉“中国男人永远的父亲”的《背影》,那父爱如山的意象留下的是一种对“集体无意识”的考问:为什么中国父子间缺乏感情交流?

  无疑,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进程中,“父为子纲”的家长制一度决定了父子间训诫与遵从的关系,阻碍了感情交流。但时至今日,中国家庭早已演变为“子为父纲”,以父为主的单向沟通逐渐失去市场,愿意与子女做“好哥们儿”的父亲越来越多。为何父亲的地位还不如看不见影的“外人”?

  其实,在同一份调查报告中也能找到答案:与父母聊天比例最小的中国高中生,能感受到父母关爱的比例却最高。这或许表明,中国父母对子女不是缺乏关爱,而是关爱的方式和内容不对:重视子女的学习,轻视心理类问题。

  无论子女与网友如何“毫无保留”地沟通,都无法替代亲情的交流。包括父子隔阂在内的亲子沟通障碍,若日积月累,既会影响子女的性格形成,又容易造成家庭关系紧张。对正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国,如何维持家庭这一“社会细胞”的稳定,既需要家庭自身努力,也需要有关部门思考。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