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从东南亚看唐人街的多样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联合早报:从东南亚看唐人街的多样化
2009年03月30日 15: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3月30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29日刊文说,在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定居地东南亚,该地区中的十个国家拥有并不是百分百雷同、别无分号的一个唐人街,唐人街呈现多元色彩。

  文章摘录如下:

  唐人街,定义复杂。从不同角度看,它是外来游客到来观光猎奇的对象,是渡海移民苟全性命的蜗居,也是酸甜苦辣人间悲喜剧上演的场景。

  “Chinatown”一词的出现,原本可能是两三百年前纽约、伦敦、利物浦等西方大城市里华工生活圈的代名词。然而,时至今日,人们发现,迁离神州大地往外谋生的“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定居地却是东南亚——据统计,世界80%的“唐人”都住在这里。

  然而,东南亚或今天我们所称的东盟十国,并非一起拥有百分百雷同、别无分号的一个唐人街,而是意识形态与人文色彩都大不相同的十个唐人街。

  这是怎样的十个唐人街?读者如果想足不出户,对此有所领略,笔者要在这里介绍的,是最近由新加坡华裔馆出版的《全球化中的东南亚唐人街》英文画册,以及在国家图书馆等机构巡回展出的,有中英文说明的同名摄影展览。

  完成本书摄影的,是2003年毕业于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的庄吴斌。他在一年时间里面跑遍东南亚十个国家的“唐人街”,拍摄了形象生动、意念深刻的照片,也做了精确详尽的笔记。

  翻开摄影集,最动人的地方就是图片本身传递的信息了。一张图片胜于万语千言,本文只能援引三个例子加以说明。

  封面的图像来自印尼:雅加达的唐人街称为Glodok。这里是一所提供义诊的华人医馆,医馆的前身是陈氏宗祠。就凭候诊室一角的日常摆设,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唐人街”的缩影,以及它所经历的岁月沧桑。

  且看,医馆墙上有台电视机,播放着印尼肥皂剧,让候诊的人解闷儿打发时间。电视机的上方,却装饰着一幅牌匾,写着“祖功垂福泽,宗德衍家声”十个大字,延续着先辈的叮咛。

  残存的“中华文化”,与本土地道的大众娱乐互相辉映,折射出雅加达的唐人街,苦涩的生活中仍然不乏温暖的人文关怀。

  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唐人街,是名副其实的一条街道,一条游客街。Petaling Street,华人把它叫做茨厂街。这条街最出名的是今天所称的“山寨版”产品,尤其是盗版光碟,远近驰名,号称注重版权的老外,不少人也常到此处,大扫好莱坞最新电影的廉价DVD。

  是的,唐人街,它也是“旁门左道”的别号,并且是国际上众口交誉,盛名难以洗脱的的旁门左道。庄吴斌的摄影,捕捉了茨厂街形形色色的人文动态,及其乳水交融。

  再让我们看看,新加坡的唐人街……

  咦,新加坡不是78%人口都是华人吗,整个新加坡都是唐人街呀!不错,据考Chinatown一名,是新加坡旅游局1986年的杰作。我们把原本殖民地时代的华人圈置区牛车水,“发展”成为吸引游客的宝地。

  须要说明的是,早期的旅游胜地牛车水,是靠硕莪巷的华人出殡大典和湿巴刹的生劏活鸡活鸭果子狸作卖点的。庄吴斌到此猎影的时候,牛车水这些异国情调早已销声匿迹,一切都西化、净化、标准化了。

  最后交代,纪实摄影家庄吴斌同笔者的接触,来自南洋理工大学传播学院的华文专题写作班。2002年短短的一个学期里,班上来了“敢说敢做”的这名学生。毕业后,他仍与这个一字之师保持电邮联系,不时报告自己的动向。

  据我所知,庄吴斌在毕业之后,便一直在第三世界的各个角落闯荡,拍摄纪实摄影作品与撰写纪实文字。他为台湾《经典》杂志,纪录了义工组织慈济的南印加德罗渔村的大海啸赈灾活动,也在杂志中记述马来西亚盲人社区吉隆坡十五碑纪事、为性工作者权益奋战的杜尔巴行动等等。

  庄吴斌的十个唐人街,有血有泪,有坚韧不拔的生存意志,有藕断丝连的亲情维系。在影机背后按动快门的这位泉州男孩说,唐人街的故事,也就是他的故事。(庄永康)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