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好还是基金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股票好还是基金好?
2009年04月07日 16:47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股票好还是基金好是投资新手的一个经典问题,其间有许多令人迷惑的地方。股票和股票基金到底是不是一样的投资?能不能互换?潜力有没有差别?费用有没有高低?有什么优劣?整体好坏的问题必须从这些细节来分析。

  可以先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股票和股票基金之间的关系。如果把股票比喻为菜市场出售的鱼、肉、蔬菜等原材料,那么共同基金就像餐馆出售的熟食。原材料和熟食都是食物,差别是一个要自己煮,一个是花钱请人煮。

  太忙或做菜技巧不到家的人,别无选择的只能买熟食来吃。当然,熟食有烹煮成本,而且消费者未必知道所有的添加物。如果有时间有能力,自己在家做饭是比较便宜而且健康的。

  股票和基金正是达到同样目标的两条殊途,有时间有能力作正确投资的人可以自己动手,享受最低成本。否则,也只能花钱请人代劳。

  ◎用股票怎么做

  正确投资当然需要一些技巧,但投资方法并不是秘密,就像多数食谱已经成为公开讯息。核心概念就是资产的分配和分散。

  资产分配的理论大家都已经很熟悉。至于分散,按照金融教科书上的理论,购买20支股票就能把“非市场风险”,也就是人为因素搞坏公司的风险,比如说在寻求资金周转的关键时点还大摇大摆的乘坐私人喷射机或是派发亿元红利降到20%以下等。换句话说,购买20支股票就能达到适度分散,让投资组合等同于基金的风险范围。

  最后是挑选个股。要投资产业就在产业范围内挑选;要投资市场就在市场范围内挑选。市场有十大产业,每个产业平均两支股票。只要在科技股、医疗股、能源股、金融股等各挑两个领先的、趋势较好公司来投资,则组合风险将等于一个共同基金。

  绝大多数投资新手把挑选个股列为最大障碍,因为一般人通常无法解读公司财务报表,也就觉得对公司的情况不明朗,也就觉得无法下手,也就觉得只好购买基金。

  这里来介绍一个“偷吃步”:共同基金资料包含基金持股比例最大的十种股票,称为“Top 10 Holdings”,可供投资人参考。在雅虎网站打入基金代号,点选Holdings,就可以知道该基金的经理所挑选的股票。投资者想花钱到基金公司买的,不就是此一名单吗?

  而自己用股票构筑投资组合能得到更多掌控。因为这可以剔除指数所包含的、明显出问题的股票,例如通用汽车,不像所有史坦普五百指数基金被迫要购买。还可以更灵活按照市场趋势全部或部分进退市场。积极管理的基金也用这些策略,但一般而言步调较慢,范围较小。这也就是为什么共同基金大体上躲不过熊市冲击。

  ◎用基金怎么做

  即便有上述不足,长期而言购买基金仍然是个省事省心的策略;问题是价码如何。十年的时间已经让成本问题从河东变成河西。十年前股票交易还是以股数和总价值计算的,数百元的交易费司空见惯,因此。共同基金的分摊成本较低。

  今天,股票交易费用已经大幅下跌,每笔交易可以低到五至七元不限金额和股数。在这个水平股票投资的成本几乎可以略去不计,十年都未变基金的费用就相形见长。

  根据证管会的网页,基金公司被允许收取两大类(一次性和年度)多达九个名目的费用。一般人看到的只有年度营运花费一项,这无妨,因为大部分费用都不过分,除了一项:销售费(Load)。

  销售费是基金销售人员的佣金,法定上限为8.5% ,常见的在4%到6%之间。在今天的市场环境内这是一笔惊人费用,10万元的投资立刻损失六千元!

  虽然绝大多数基金在竞争之下已经不收取销售费,仍有少数而且不乏老牌公司如Franklin, Oppenheimer, Putnam等依旧收取,而有些投资顾问恰恰就鼓励客户购买这类基金。基本上共同基金可以利用,可以做到和股票不相上下,唯一前提是必须避开销售费。

  基金是否有销售费可以轻易的查出。在雅虎网站打入基金代号,点选Profile页,费用栏内就会列出该基金的全部收费项目。

  ◎防止多重费用

  不管怎样做,最不能做的雇用一个收费资产管理人来购买共同基金。雇用资产管理人和购买共同基金都是雇用专家来投资,资产管理人购买基金形同“雇用专家来雇用专家”-投资人要付两道管理费。

  用前面的比喻来说明,这个情况如同甲餐馆购买乙餐馆的菜来重炒一遍给客人,那盘菜显然要加两次的烹调人工,而且还不见的好吃,所添加的东西也更不透明。

  如果管理人买的又是所谓“基金的基金”(Fund of funds),那么原始基金收一次费,基金的基金收第二次费,管理人再收第三次费,投资人被剥三层皮。这可以是一则非常有深度的笑话。

  如果雇用资产管理人,那么一定要求用股票来构筑投资组合,这就像要求餐馆厨师用原材料而非别家的熟食来煮菜一样。

  (摘自美国《世界日报》 作者:萧良序)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