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时期的着装秘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危机时期的着装秘籍
2009年04月16日 17:02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去年夏天,我在罗马与十几位来自英国和意大利的保险经理共进晚餐。席间我们随意闲谈,聊到(很热的)天气和(不那么热的)经济,后来有人谈到了袜子。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男人们拉开椅子,卷起裤腿。所有英国男士都穿着短袜,长度只及脚踝以上三、四英寸处,露出一截雪白的小腿。而所有意大利人都把腿肚子遮得严严实实,做工精致的袜子长及膝盖。两国的人相互看着对方的袜子,都是一副难以置信的惊诧表情。

  前几天,我看到《纽约时报》网站上的一篇博客,让我想起了这些保险业专家。在那篇博客中,一位时尚作家提供了有关男士在被炒鱿鱼那天应该穿甚么的建议。

  “完美的终结日着装,应当突出专业气质和就业能力,要着重体现出信心,营造一种韵味,寓示离开公司后将步步高升。一身端庄的西服,配上亮色的衬衫,就是理想装束。”

  上述建议吸引了我,这篇博文巧妙而夸张的笔调同样让我心生好感。然而,有些读者自居正派,对这封帖子大表愤慨,指责作者拎不清,在这种关头还关心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这些读者没能领会作者的深意。在这样的时刻,无关紧要的事情甚至变得更为重要。即使在形势大好的时候,有关商界人士着装的话题也绝非鸡毛蒜皮的小事。从一个人所穿的袜子,可以看出他是哪国人;从他身上其它的穿著,可以看出他从事哪个行业,还可以据此推断出经济形势如何。经济衰退最可喜的副作用之一,就是我们都打扮得更精神了。不光被解雇的那天要穿得体的西服,平时上班也应如此。

  上周在伦敦举行的人力资源经理会议上,所有人都穿西服、打领带,而两年前的同一个会议上,他们都是休闲打扮。人力资源经理身处职场一线,而且他们都像是旅鼠——因此,如果他们认为西服正当道,事实肯定如此。

  过去,我们称赞休闲装束是平等主义和不拘小节的标志,但现在这种打扮却显得邋里邋遢。最近的一个周日,苏格兰皇家银行(RBS)的一把手斯蒂芬•赫斯特(Stephen Hester)被拍到离开财政部时身穿牛仔裤和一件怪里怪气的米色背心,肩膀上还打着绒面革补丁。投资者可不喜欢这身打扮,有个人还致信《金融时报》,称赫斯特似乎穿着马莎百货(M&S)的拖鞋,与他本人在圣诞节期间买的似乎同款。时尚的天平在我们眼中已经倒塌。我们现在认为,男士穿休闲服看上去非常糟糕。我们还开始怀疑:如果一个人在着装上很随意,那么他在对待我们的钱上可能也不怎么上心。

  重视着装的新风气源自于多疑的心理。我认识一个人,他刚刚上街买了几件Jermyn Street 的衬衫(在打折),为的是让自己的老板明白,他不希望被解雇。这是一笔不错的投资:他现在还有工作,并声称熨这些衬衫正好提醒他,这份工作很重要,他还宣称会更重视这份工作。

  几年前我就发现,当一个人看上去更加漂亮时,他对自己的工作感觉会更好。在40岁前,我大多给自己买打折的童装GapKids (加大号),随随便便地穿在身上。如今我穿短上装和高跟鞋,涂睫毛膏、粉底和口红,戴珍珠耳环。我这么打扮,一定程度上是想抹去年龄的痕迹。但我也发现,当我想打扮得引人注意时,我可能打动不了任何人——除了我自己。但无疑,这是个好的开端。

  此外,我发现打扮本身就是件好事。这会让你打起精神。我有位朋友,她刚刚接任了一个高管职位,她的第一个决定是让下属女职员每周五穿高跟鞋。从初步试探来看,这么做会受到欢迎。当经济形势严峻时,我们需要精心打扮,好振作精神。

  穿正装上班还有两点好处。第一,这意味着你永远知道该穿甚么。那些烦人的日常问题,如系不系领带?穿斜纹棉布衣服还是西服?全都迎刃而解。更妙的是,打扮齐整意味着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划了一条更为明确的分界线:系领带表明你在工作,穿T恤衬表明你很悠闲。

  不过,告别休闲装束的最大乐趣,在于告别某些与休闲装束同在的坏思想。最可悲的想法是认为休闲打扮有利于增强创造力。我一直在看电视连续剧《广告狂人》(Mad Men),很高兴看到,上世纪60年代麦迪逊大道上一家广告公司的创意天才并未因为浆得僵硬的领口和剪裁合身的衣服而设计不出优秀的广告。(他们的着装也没有妨碍他们与秘书上床。)要安渡衰退期,我们应当穿得漂亮点儿,努力工作。我们必须万分谨慎,自食其力,加油苦干。这些有关服装的谚语无一提到套头衫或斜纹棉布衣服,这并非巧合。它们背后的意思是:拉好袜子(意即打起精神)——不管袜子是长是短。

  (摘自《澳洲新快报》)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