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从中情局酷刑档案曝光看奥巴马风格——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中国时报:从中情局酷刑档案曝光看奥巴马风格
2009年04月22日 10: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4月22日电 台湾《中国时报》22日刊出署名文章说,这几天,奥巴马又为中情局伤透了脑筋。从处理酷刑备忘录一事,可以看到他做事风格总是向前冲两步后,停一下,甚或退一步。不急不缓,不偏不倚,尽可能避免冲突或对抗,以务实为主,但要顾及原则。

  文章摘录如下:

  美国中央情报局于一九四七年成立以来,帮了美国总统很多忙,但亦为美国总统制造无数麻烦。如从“国家需要情报”的角度来看,中情局可说是个“必要之恶”。这几天,奥巴马又为中情局伤透了脑筋,倒霉的奥巴马从布什任内接下了一堆烂摊子,如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事、经济萧条和天文数字国债;同时亦接下了一些不可告人的坏事,如中情局虐待穆斯林嫌犯。

  奥巴马竞选时一再强调他当选后,政府施政和决策过程一定会做到透明化及问责制。他一上台即宣布要关掉拘禁九•一一穆斯林嫌犯的关塔那摩海军基地监狱。过去几个礼拜,奥巴马一直和司法、国安与情治单位辩论是否应公布布什政府司法部有关准许中情局施用酷刑的决策备忘录。正反双方辩得很厉害。奥巴马自己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过美国宪法,也很投入,甚至在参加20国集团(G20)峰会期间,还常和幕僚辩到半夜不睡觉。

  奥巴马在长考后决定把那一段中情局的丑史公诸于世(他说是一段“黑暗而又痛苦的历史”),让过去的成为过去,再抬头迎向明天。其实,奥巴马也是被迫公布,因“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早已援引《信息流通法案街》(FOIA)提出法律诉讼,要求司法部公开备忘录,而法院亦已下令司法部四月十六日前必须公布档案。

  九•一一后,中情局抓了大批(至少一千五百名)穆斯林恐怖嫌犯,其中绝大多数是冤枉的。中情局锁定七八百人是重犯,重犯里面又有大重犯。为了套取口供,获得情报,中情局动用了酷刑老手法。对嫌犯或俘虏或敌人动用酷刑,对中情局来说,乃是“小菜一碟”,大至政变和颠覆都已是家常便饭。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民主党参议员法兰克•邱池曾调查中情局在海外为非作歹的龌龊史,世人从此对中情局“刮目相看”,国会也开始对这个间谍机构作更严密的监督和立法限制。九•一一后,负责盘问穆斯林嫌犯的中情局特工,先对嫌犯毒打了一顿,忽然想到他们对嫌犯拳打脚踢,也需要“法律保护”,否则会触犯法网。

  于是,美国司法部分别在二○○二年和二○○五年,为中情局的酷刑政策提供法律保护伞。其中有三个高级官员负责撰写备忘录,宣称酷刑不会违反国际法和日内瓦公约,这三个高干里面,最可恶的是首尔出生而在费城长大的韩裔法学家柳约翰(John C. Yoo,译音)。几乎所有“酷刑不犯法”的主要说帖和备忘录,都是这个哈佛历史系、耶鲁法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所执笔的。他当时的职位是副助理司法部长(现为柏克莱加大法学院教授,今年在南加州查普曼大学客座),另外两个赞成酷刑的高干是前后任司法部法律顾问室主任,其中一个已被布什任命为联邦法官,一个还在找工作。

  美司法部上周四公布的四份备忘录,就是上述三个人所写的。里面包括十四种酷刑方式,其中最常用的是水刑(二战时日本军阀和宪兵队发明的),让受刑人具有随时会被淹死的感觉,中情局曾对两个嫌犯使用了二百六十六次水刑。此外,还有连续十一天不让嫌犯睡觉或关在一个小木箱里,和各种虫类关在一起。酷刑只会逼使嫌犯夸张材料或编造故事,而很难获得真实的、有价值的情报。只有像切尼副总统、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麻木不仁的职业特工才会相信酷刑有效有用。

  奥巴马一再强调不会追究执行酷刑的中情局特工,但白宫幕僚已表示他们不会放过三个撰写备忘录的高干(皆具备律师资格)。奥巴马为了安抚中情局大小特工,周一还特别跑到中情局总部为他们打气,劝他们不要“沮丧”,改正错误就好。

  从奥巴马处理中情局酷刑备忘录一事,可以看到他做事的风格,总是向前冲两步后,停一下,甚或退一步。不急不缓,不偏不倚,尽可能避免冲突或对抗,以务实为主,但要顾及原则。他终于关闭了臭名昭彰的关塔那摩监狱,也公布了中情局酷刑备忘录,达到了他所标榜的透明化和问责制,以及与布什政府切割的承诺。但又不追究那些奉命行事的特工,这就是退一步。

  九•一一事件使布什政府上上下下忘掉了国际法、美国宪法以及独立宣言等所揭橥的基本权利和人类尊严。最最糟糕的是,布什、切尼以降在朝大官,竟把九•一一当做践踏人性、蹂躏人权、对外黩武、为所欲为的“尚方宝剑”,可以随意乱砍乱杀。(林博文)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