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报:大陆客口味之变折射两岸交流深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联合报:大陆客口味之变折射两岸交流深化
2009年04月22日 11: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4月22日电 台湾《联合报》22日发表社论说,台湾面对的大陆客到台游览问题,不仅仅是考虑接待能力,而是要跨越传统“观光”定义,思考更真实的接触和更全面的互动。如果夜市或街旁小店都能随时接待陆客,那才是两岸交流效益的极大化。从志在一游“阿里山”到向往“士林夜市”,不仅可看出陆客口味的蜕变,也是两岸交流深化的必然。

  社论摘录如下:

  海协会副会长郑立中来台,几天都只能在维安森严的旅馆和会场间进出。离台前,他不胜遗憾地说,本来想去士林夜市看看,可惜“条件不具备”。

  所谓“条件不具备”,指的当然是去年陈云林遇上的圆山抗议事件。台方惟恐旧事重演,因此采取严密维安。接待当局这种“管不了群众,只好管制客人”的作法,固显得因噎废食;但像士林夜市、基隆庙口这类充满台湾情调的市集,如果竟容不得大陆来客自由来去,岂不是台湾的遗憾?

  士林夜市成为郑立中的造访目标,并非偶然。一般陆客来台的标准观光行程,多半直指阿里山、日月潭、台北故宫等地,或者诸如安利精英团大扫台北东区精品名店。但那些曾数度来台,或者对台湾社会有不同想象与好奇的人,却会选择士林夜市这类在地人消费的热点,一则品尝各式各样的台式小吃,二则和台湾人作第一类接触,那才是真正的深度旅游。身为对台工作的官员,郑立中当然想亲身体验台湾的民情。

  在两岸的努力下,近两个月陆客来台人数激增,突破了每日三千人的上限,正考虑上修为每日七千两百人。这除反映“观光带动经济”的效益更可能实现,也意味陆客来台即将进入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简单地说,我们面对的情况,不仅仅是考虑旅游景点及观光饭店的接待能力,而是要跨越传统的“观光”定义,思考更真实的接触和更全面的互动。如果士林夜市或街旁小店都能随时接待陆客,那才是两岸交流效益的极大化。

  不只郑立中想去士林夜市,郭台铭日前也才招待了大批山西乡亲在那里大啖小吃,更多大陆交换学生则在本地同学陪伴下,在此有过愉快的味觉经验。从志在一游“阿里山”到向往“士林夜市”,不仅可看出陆客口味的蜕变,也是两岸交流深化的必然。

  对陆客而言,阿里山是教科书上的台湾样板名胜,此生必要亲访,有时却未若神游;而诸如士林的各地夜市却是现代台湾市井文化的新艺综合体,来客在短短时间即能亲炙台湾社会的生猛多元。而在夜市摊商而言,又有谁不想让自己的好手艺留在陆客赞叹的口碑里?

  常州的赵根大、光鲜阔绰的安利精英团,其实都不是典型的大陆观光客。多数陆客只是想来看看台湾究竟和大陆有什么不同,他们既不嚣张,也不粗鲁。如果有人对于陆客大量涌到感到不安,别忘了20年前台湾人曾以同样的方式进入大陆探索,大陆并未因此受害,反而因开放而有了变化与进步的动力。

  对台湾而言,也是如此。开放陆客观光,绝不只是为了“提振消费”那样短视近利的目的,而是希望两岸人民在交流中增进了解和友谊,从而减少敌意、降低冲突,进而彼此学习,发现彼此更大的共同利基。也因此,“政府”应再提供更大的空间,让陆客的行程不必局限在制式景点,使他们有深入民间的机会与自由。

  如果在士林夜市遇见大陆观光客,你会怎么做?也许可以和他聊聊,也许为他解说一下小吃,也许只是默默观察。夜市本身就是一场雄辩,无需多言。只是别忘了,当你在观察对方时,人家也在观察你。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