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杂志:金融危机催生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紫荆杂志:金融危机催生新一轮科技革命
2009年04月23日 15: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4月23日电 香港《紫荆》杂志4月号刊文说,全球性金融危机催生新一轮科技革命。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已普遍意识到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点,纷纷采取措施应对。

  文章摘录如下:

  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经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各国也纷纷开始了大规模的拯救计划。但遗憾的是直到目前,各方对金融危机的根源也没有形成共识。欧盟认为美国金融缺乏有效监管是根源,而美国却试图转嫁责任,抛出所谓世界经济不平衡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原因。

  其实,各方在探寻金融危机根源时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科技与研发。从某种角度讲,美国之所以爆发金融危机与美国乃至世界各国近年来忽视科技投入、世界范围的科技创新已经沉寂多年不无关系。

  科学技术已沉寂60年

  冷战结束后,美国失去竞争对手,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军事研发投入动力大大降低,国防预算从1990年占政府支出的23%下降到2000年的15%。而美国多数民用科技成果都由国防科技转化而来,国防投入的压缩大大影响了重大科技创新发展,以至于在进入21世纪以后,美国再没有重大技术发明和新兴产业出现。冷战时期积累的尖端科技成果基本挖掘殆尽,而新一轮重大技术创新又迟迟未能产生。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科技创新和投入就在走下坡路,一直在吃老本。

  科技进步下滑使美国经济失去了稳定增长的源泉动力。因为军用科技转化为民用科技一般需要10-15年,冷战刚结束后美国军事科研投入的大幅下降到2000年就集中爆发了。2000年中期美国经济开始衰退。

  只是那个时候,美国没有认识到经济衰退的根源同科技创新和投入不足有关,而是把主要财力和人力用在所谓的虚拟经济和资产运作上,通过所谓的金融创新和次贷方式来拉动美国经济虚高了八年。

  这种依靠资本和虚拟经济带来的繁荣只能是延长经济危机爆发的时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个依靠几次重大技术革命奠定世界霸主地位的国家,却在这次发展中因丢失科技驱动而走向歧路,这才是美国这次金融危机最大最沉痛的教训。

  大危机往往催生科技革命

  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自1788年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发生起,这样的规律就反复显现。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战后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按照常理,科技革命的间隔周期应该是越来越近。第二次科技革命与第一次科技革命相距90年,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第二次相距70年。可是自从上世纪40-50年代开始的以原子能、电子计算器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已经60多年了,二十世纪上半叶奠定的科学技术基础,其带来的技术成果已经无法承担拉动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尤其是以电子计算器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泡沫在2000年左右破灭,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已经走到尽头。

  但遗憾的是至今没有掀起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正如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所指出的,科学已经沉寂60多年了。而目前以生物科技、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在不断酝酿中,世界科技处于新旧革命的空白期。当前世界性金融危机可能是催生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最好的刺激因素。

  国际理论界的研究也表明,技术革命与经济危机之间存在某种很强的关联性。德国经济学家门施在《技术的僵局》一书中,利用现代统计方法,通过对112项重要的技术创新考察发现,重大基础性创新的高峰均接近于经济萧条期,技术创新的周期与经济繁荣周期成“逆相关”,因而认为经济萧条是激励创新高潮的重要推动力,技术创新又将是经济发展新高潮的基础。

  从数百年的历史和经验来看,经济危机与科技创新有着密切关系,一方面经济危机爆发很大程度上起源于科技投入不足和科技创新缓慢,长期的科技沉寂会带来经济各领域的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经济危机;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克服经济危机最终还是要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不仅成为克服经济危机的突破口,而且还将决定危机后谁将主导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关键,甚至成为决定危机后各国综合实力重新排序的根本。

  大萧条期间,罗斯福提出美国科技发展的五条基本原则,大力发展电信、无线电、合成材料等新兴制造业,很快推动了以电灯、电动机的出现为标志的电力科技革命,最终在世界性危机中率先走出来并使美国综合国力大大提升,始终保持了世界老大的地位。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改“出口立国”为“科技立国”,致力于建立“以科技为中心的社会”,集中发展计算器、半导体、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精细化工、航空航天等28个知识型产业,仅3年时间经济率先复苏。

  大国纷纷加大科技投入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可能已普遍意识到新一轮科技革命不再是计算器技术、空间技术和原子能,而很可能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开发等为主导技术。

  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科技创新突破与新科技革命的到来,其危机救助计划不断调整,财政资金从最初用于购买低质量金融资产到目前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总统奥巴马提出要在未来10年内投资1500亿美元重点支持新能源发展,希望以此为美国未来经济提供新的支撑,并谋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掌握主导权。

  法国出台一系列发展新能源和科技创新的政策。仅去年11月下旬法国环境部公布了一揽子旨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计划,就包括50项措施。以太阳能为例,法国政府提出到2011年前每个大区至少建造一座太阳能发电站的目标。法国政府希望从现在起到2020年,仅太阳能领域就能为法国提供20万到30万个就业机会。

  俄罗斯前总统普京早在2007年度国情咨文中就指出,纳米技术是俄科技战略的“火车头”。俄副总理伊万诺夫也认为,发展纳米技术可以帮助俄罗斯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诸多影响。俄联邦委员会主席米罗诺夫曾指出,尽管全球面临金融危机,世界纳米技术产业去年的产值仍达到7000亿美元。专家预测,到2015年该数字将达到3万亿美元。

  目前,俄罗斯在世界纳米产品市场上的份额不到1%,俄政府要求,在2015年前将这一份额提高到4%。一直都很重视“科技立国”的日本,将重点推进能源和环境技术的研发,由于日本在科学技术方面孜孜不倦的努力,21世纪的许多科技新成果有可能从日本诞生。

  在中国,邓小平早就做出过英明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目前的发展,从根本上讲,离不开以前积累的科学技术基础。目前,一方面是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很普遍,从个人到单位,都盯着真金白银,对不能实时甚至十年二十年都不能带来金钱效应的科学技术,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腐败已经蔓延到科学技术研究领域,学术研究领域的浮躁和贪利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已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障碍。

    2009年2月10日,中国召开了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提出要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自主创新力度,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强调,要把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今年科技工作的主线。

  当前金融危机虽然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挑战,但中国若能记取历史上的惨痛教训,沉心静气,在科技发展上扎扎实实往前走,则危机过后,中国一定能够走上更加坚实的发展道路,在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浪潮中占领先机。(孙雍君)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