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策略将癌症轻松屏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6大策略将癌症轻松屏蔽
2009年04月23日 16:28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癌症作为第一大死亡原因,医学界对治愈大多数癌症还束手无策,因此,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早期预防,避免和它狭路相逢。

  癌症的凶险之处在于无声无息,难以及时发现。专家指出:40%-50%的癌症患者是“生活形态”所造成的,对于这些人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抗击癌症的最大秘诀。

  1

  沙发土豆族

  横躺竖卧最易招致结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还天天赖在沙发上看DVD、听音乐,或者玩游戏吗?专家发现,久坐的生活方式会增加某些癌症的危险性,比如结肠癌、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并且懒惰的身体直接导致了大肚腩、水桶腰,而肥胖正是多种癌症的病因。

  ●策略:每天至少30分钟中等运动(相当于快走)。没时间吗?别担心,有规律的、持续的身体活动也包括日常活动,比如骑车、爬楼、做家务。随着体力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把30分钟运动晋级为60分钟,如此,你的健康积蓄一定更加丰厚。

  2

  嗜甜族

  小甜甜布兰妮说她最爱甜腻多纳圈,那么除了肥胖,她还可能遭遇胰腺癌!

  瑞典专家对8万男女进行了多年研究,结果证实,每天喝两杯甜饮料的人患胰腺癌的风险比几乎不喝的人提高了90%;每天吃5小勺糖则胰腺癌的风险比不吃糖的人高70%;每天用甜果酱涂抹面包者,风险比不吃甜食者增加50%。糖与结肠癌、乳腺癌等都有关系。

  ●策略:从健康角度讲,我们不需要摄入任何添加精制糖的食物,因为只要有淀粉类食物的供应,我们体内就不缺葡萄糖。难以抵抗甜蜜杀手的诱惑?专家建议:并非所有甜食都不能选购,选些营养价值高的如酸奶、豆沙包、水果干等;冰淇淋、面包、蛋糕等也可以适量食用;葡萄干、杏干、枣等都是矿物质的良好来源。

  3

  发福族

  腰围增加1英寸,癌症风险多8倍!

  从现在开始,减肥不是为了SIZE更标准的短裙,而是为了抗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指出,肥胖会增加食道癌、胰腺癌、

  结肠癌、绝经后期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肾癌的患病风险,而且还很可能增加患胆囊癌的危险性。在肥胖类型中,以腹部肥胖的危害性为冠。关于肥胖的标准,根据BMI来测量,它的计算方法为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对于亚洲人来说,BMI23就已达到临界,数值越大得癌症的风险就越大。

  ●策略:生命不息,减肥不止,在正常体重范围内尽可能地瘦!家里的小胖子也不能放过,儿童可以正常进食后就应该注意控制体重。

  4

  无肉不欢族

  美国癌症协会的专家历时20年调查了50多万美国人的饮食习惯。结果发现,吃红肉最多的一组患直肠癌的几率比吃红肉最少的一组高两倍,患结肠癌的几率则高出40%。红肉包括牛、羊、猪肉,及经过加工 (烟熏、风干、盐腌或加入防腐剂)的食品,如火腿、咸肉等(通常也称为加工肉类)。

  ●策略:对于不少“肉食动物”,不吃肉几乎等于要了他们的命!那么,如果不能不吃红肉,应该吃多少呢?专家建议:吃红肉的人每周摄入量要少于700克左右,并尽可能少吃加工的肉类制品,即火腿、咸肉等。

  5

  夜猫族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经常上夜班的女性,患癌症的比率是正常女性的1.5倍,而且上夜班次数越多,患癌风险越大。女性肿瘤高发与雌激素和孕激素相关。而长期“黑白颠倒”的生活,会使机体生命节律发生紊乱,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雌激素、孕激素不平衡,进而可能导致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发生。

  ●策略:对于必须上夜班的女性,专家建议:加强营养,多吃利于消化的食物;白天补觉时尽量创造安静、黑暗的环境,如果完全适应了“黑白颠倒”的生活,内分泌恢复正常,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就会减少。增加检查身体的频率,特别是要查女性激素水平。

  6

  贪杯族

  贪杯不仅误事,更可能误了卿卿性命!

  长期嗜酒者癌症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如嗜酒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比不饮酒者或偶尔少量饮酒者平均增高1.5倍,而酒量越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也越高。饮酒,尤其饮啤酒,与直肠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无论是含有酒精的饮料,还是啤酒、葡萄酒和烈酒,随着摄入量的增加,患口腔癌、咽癌和喉癌的危险显着升高。国外专家对158种不同品牌的啤酒进行分析,结果发现,70%的啤酒中含有致癌物——亚硝胺。另外,进入体内的乙醇,约95%在肝脏中进行分解代谢。大量饮酒,肝脏负担加重,可导致肝硬化,可诱发肝癌。

  ●策略:在社交场合如果一定要喝酒,男性每天应不超2份(1份含酒精10-15克),女性不要超过15克。

  (摘自《澳洲新快报》)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