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杂志:“新大陆人”在台湾——大陆崛起缩影(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远见杂志:“新大陆人”在台湾——大陆崛起缩影(2)
2009年05月07日 14: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台北:大陆大亨企业家团积极物色房产标的

  这一波来台的大陆人,很多是事业有成、见多识广的企业家。

  4月初,又是一个大陆“大亨团”联袂登台。易居中国董事长周忻、如家酒店首席执行官孙坚、携程旅行网首席执行官范敏、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合伙人沈南鹏、新浪首席执行官曹国伟等五位“大陆知名、台湾陌生”的CEO们,来台参加“两岸三地1000大系列论坛”。

  对台湾房地产充满兴趣的孙坚、范敏两人,还特别抽空到天母参观新开盘的酒店式公寓。一群人浩浩荡荡,媒体从头到尾挤着采访,不想漏掉这些大陆富豪对台湾投资环境的任何一句评语。

  “海归派”孙坚就直接不讳言指出,从上海搭乘直航班机只有1小时25分就到台北,更提高如家进军台湾的兴趣。他看好陆客来台前景,将积极物色投资标的物。台北市将是如家酒店第一优先进场的城市,台中、高雄都会区也不排除在外。

  而大陆科技新贵代表性人物范敏,则不怕对台湾泼冷水。“台湾对携程来说市场非常小,”他说,日后若开放自由行,成长性才有可能变大。

  嘉义市:大陆高官团展开第三次“江陈会”会前会

  新大陆人非富即贵,更不乏大陆各省市官员与国营大企业。最近台商们纷纷开玩笑说,“怎么在大陆都找不到对口的官员,原来都跑到台湾去了。”

  4月9日,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安民率交流团来台第四天,来到嘉义市耐斯王子酒店,受到最高规格接待。不只耐斯总裁陈哲芳、副总裁陈镜仁亲自设宴,连嘉义市长黄敏惠也以地主身份出席。

  但其实最为人瞩目的还不只安民,随同他一起登台的国台办、商务部多位官员,及中石油、神华能源、中粮集团三大国有企业管理高层,个个都是大陆涉台官员或国有企业重量级人物。

  安民才刚离台,海协会另外三位掌管不同职务的副会长郑立中、李亚飞、李炳才马上擦肩而来,一同前来进行第三次江陈会会前会,将“高官团”带上高潮。

  “高官团”、“大亨团”正纷纷来台湾探路。根据“移民署”统计,今年2月份入境的大陆来台进行文教、经济专业交流人数高达7903人,较去年同月增长224.69%;去年下半年,更曾连续四个月单月超过1万人次。

  大陆政坛登台也不再像过去一样低调,“移民署”官员私下戏称,大陆官方人员来台从未像近半年来这么踊跃过,“几乎团团都有高官”,以前大陆官员来台超低调,但现在几乎在每家五星级饭店内,都有机会碰到大陆官员。

  高雄县:169位大陆学生来台

  新大陆人中还有一批面孔,他们不富也不贵,却代表大陆新一代的面孔。他们正是来台读书的新一代大陆精英——大陆交换学生。

  下了高铁左营站,车行30分钟,就可来到高雄县大社乡的义守大学。今年义守抢头香,来了169位大陆交换学生,走在校园里,年轻人的装扮看不出不同,但是只要一开口,就可听出大陆南北不同腔调。而这些学生分散在全校35个科系,几乎每个台湾学生都有陆生当同班同学。

  就在义守的校门口,集团总裁林义守的饭店、购物商场等,也正如火如荼动工中。校长傅胜利预测,这个新商圈搭上陆客来台商机,未来如果加上大陆学生人数,将来高雄县大社乡可望出现大陆人士随处可见的景象。

  大陆人新冲击 台湾各行业要调整服务心态

  不过,新大陆人来台,带来的不完全是商机,台湾人还要面临紧接而来的文化冲击。

  首先,台湾人得开始习惯“服务”大陆人了。

  迎接陆客,台湾人如果还心存“高人一等”的心态,恐怕就抢不到人民币商机。以旅游业为例,陆客团已经走向客制化的阶段。

  走到台北市顶好商圈的永福楼酒店,一个陆客团正在这里办寿宴,席间高粱酒一杯干过一杯。这种老人团的盛况,台湾旅行业者打趣地昵称为“千千岁团”,“一团40几人,平均65岁计算,不是就2000、3000岁吗?”

  这种千千岁团,必须随车派上一名护士,照顾大家健康;旅程最后一天照例举办寿宴,奉上寿面、寿桃,庆贺大家有生之年可以真的实现来台湾的梦。

  “观光局长”赖瑟珍强调,台湾刚开放赴大陆探亲初期旅行团也都是“老人团”,观光业本来就有阶段性,服务业应该谨守专业,什么样的客人都是客人。

  第二,竞争就在你身边。

  4月26日登场的第三次江陈会,两岸发表开放陆资来台声明,未来可望开放大陆银行业、制造业、服务业、“爱台12建设”、不动产等各项目登台。

  在金融海啸之后,人民币已有和美元互别苗头的意味。虽然“政府”强调,陆资来台将进行配套设限,但各行各业如何借力陆资,又不被陆资吞噬,将是接下来几年台湾最大的议题。

  以目前最热门的平价旅馆投资为例,房地产中介商世邦魏理仕董事总经理云惟鸿就分析,陆资熟知陆客市场,又已有经营know-how,台资企业要竞争或合资,都不一定占有优势。

  对学生来说,陆生来台也是活生生把人才竞争力议题搬到校园中,优秀的陆生已不再远在对岸,而是就在台湾学校的课堂上。如何化竞争为动力,恐怕是台湾年轻人要面临最大的冲击。

  第三,族群观念的冲击。

  族群议题仍是台湾选举时的胜负关键,第四波登台的新大陆人有钱、有权、有知识、有影响力,他们到底是经济合作伙伴、视同一般外资,或是仍旧是60年前的敌对阵营?

  台湾人恐怕得思想清楚,如何以全新的角度来看待这一批“新大陆人”。(林奇伯)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