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婚姻”为何浮出水面——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无性婚姻”为何浮出水面
2009年05月08日 16:51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六一年生,一米七四,带十岁女孩,事业单位,国家干部,年收入十万,家庭责任感强,不嗜烟酒,正直诚实。要求女性:四十岁以下,漂亮肤白,性格温柔。无生育能力。”

  这是长沙市一家“无性婚姻”介绍所中的一份登记资料。最后一句“无生育能力”是一种隐晦的表达。前来登记的征婚者对介绍所的负责人明确地说,自己因为治疗疾病用药而造成性功能丧失,希望找到一个可以接受无性婚姻的伴侣。

  “无性婚姻”这个带有些古怪味道的词语,如今已经渐渐浮出水面。在这个征婚者背后有着一个沉默的群体。这些人们因为生理或者心理、先天或后天的原因丧失性能力,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城市的角落中孤独地生活着,但依然像大多数人一样渴望家庭的温暖。

  这两年间,就在上海、南京、长沙等地陆续出现专门的无性婚姻介绍所的同时,一家专门针对无性人群的交友网站也开始进入人群的视野。

  这个叫做“无性婚姻网”(www.wx920.com)的网站,创始人林海(化名)自己也没有想到,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竟然成为内地第一大无性交友网。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从网站上线,每天都有新会员加入,到现在已经拥有会员二万三千七百多人,其中已经有二千八百多人通过这个网站找到了另一半。

  据这家网站统计,在注册的两万多会员中,六成是丧失性功能的人,三成是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希望找一个女同性恋者组成一个形式婚姻,给家人一个交代),一小部分生理上没有器质性病变,纯粹是心理问题而选择无性婚姻。

  “‘无性婚姻’与曾经被媒体热炒的‘同性婚姻’不同,至少它不存在现行法律上的争议,一男一女,别管是为了什么结婚,形式上是符合传统的婚姻模式的。

  “对于选择‘无性婚姻’的人,在现在这种多元化社会中,应该被理解,也能够被理解。”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赵瑞政如此认为。

  据了解,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职业疲劳频发,很多夫妻实际生活中都处于“无性”或是“少性”的状态。

  近年中国人民大学进行过一项调查,在被调查的三千八百二十四位二十岁到六十四岁的已婚或同居男女中,每月性生活不足一次者达到28.7%,在最近的一年里,连一次性生活都没有的占6.2%。而一个月以上没有默契两性生活,正是社会学家认定的“无性婚姻”的标准。

  而且越是大城市,“无性婚姻”现象越严重。赵瑞政认为,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无性婚姻”,也无论这种婚姻到底会持续多久,无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还是个人喜好和隐私,虽然不是主流,但完全没有必要视其为“另类”,而应该给予宽容和理解。

  据统计,在南京这个七百万人口的城市有病历记录的性功能障碍患者高达十万人,而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那些因为经济或其它原因不曾到医院进行治疗的患有性功能疾病的患者。

  性学家指出,这是一种明显的精神性疾病。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这样的年轻人到处都是,“他们生存压力大,情绪焦虑,相当多的人时时面露疲态,郁闷成疾。可以说,为了出人头地,他们没有了性的快乐。”

  (摘自香港《大公报》 作者:萧愚)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