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小说热得“不单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官场小说热得“不单纯”
2009年05月25日 16:55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反映现实生活的“官场小说”近年来逐渐成为大陆文坛“大热门”,陆天明、杨少衡、肖仁福等作家可谓此中翘楚。

  近日,他们分别推出“官场”新作并接受媒体采访。对于“官场小说”走俏,他们异口同声地指出:“‘官场小说’要是没人看,那才好呢!”

  “官场小说”持续高温

  不知从何时起,市场上悄然出现了一种以描写官场生涯或政府官员日常工作生活的小说,且以雨后春笋之势迅速增长,各大书店也为此类小说辟出专柜。

  这类被归为“当代文学”的作品在坊间自有其专用别名,谓之“官场小说”。

  数据显示,2009年1月至3月官场小说品种达到123种,与2008年官场小说品种约118种相比,今年这类图书可谓是持续高温。

  《驻京办主任》、《省府大院》、《市长秘书》、《党校同学》等小说都是近年来销量和网上点击率不俗的“官场”作品。

  曾经创作过《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等脍炙人口的“官场小说”的知名作家陆天明,创作过《官运》、《位置》的肖仁福以及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杨少衡可谓是“官场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

  不仅编故事,还要写细节

  近日,陆天明、肖仁福和杨少衡三位“官场老手”带着各自的新作,齐齐亮相济南全国书博会,为广大热爱“官场小说”的读者签售。

  陆天明的新作《命运》是一部被评价为“为官者必读,经商者必读,修史者必读”的书。

  陆天明在书中写了这样一句话:“中国的命运就是中国人的命运。”并称这是“举毕生之功力完成的”,在完成这部60万字的作品后,陆天明连续高烧不退,险些虚脱。

  据介绍,《命运》突破了当代现实题材小说的“规定”,虚构了国家领导人的活动,但却以真实的城市——深圳去承载当代官场百态。 这一写作手法可谓打破了以往“官场小说”的“禁例”,对此,陆天明指出:“中国作家不要因为没有先例就不去做。”

  肖仁福历时5年创作出了长达三册的《仕途》。对于“官场小说”的定义,他指出,《三国演义》也可以说是“官场小说”,“‘官场小说’不仅仅是编故事,而是要写细节,只有这样才会真实,并通过‘官场小说’的反映,对当前的机制多做思考”。杨少衡此番带来两部新作,一部讲述中共党校学生之间情感与生活的小说《党校同学》,另一部为讲述新老乡村官员、展现村官选举的长篇小说《村选》,在近日的首发现场两部作品都受到了读者追捧。

  但相比而言,题材上,《党校同学》的视角落在了其他“官场小说”没有涉及到的范围内,可以说是“半官场小说”,但更可以说是“全官场小说”,“它讲的是党校同学之间的情谊以及他们日后在工作岗位上互相监督的事”,杨少衡说,“党校是个特殊的地方,所有机关工作人员都要经过党校学习才能走上工作岗位。因此,党校是一个集中提高他们知识和能力的地方。书里的党校同学们在两年的朝夕相处下,彼此间产生情谊,使得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互相监督。”

  互相监督是不是同时也意味着有“官官相护”的可能?在写这样的情节时,是否会带有个人情绪的抒发愤懑?对此,杨少衡坦言,官场中“官官相护”的现象确实存在,“这是现实,我们不必去回避它。我的小说中也写到有这样的情况,因为‘官场小说’必须要反映现实,但这不是我的主要视角。我想写的还是他们彼此间的监督,并且由此产生的意义。还有例如我写的《村选》,在现实中,各地的村选都很复杂,比如有宗族现象。但我写它的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它的不足来完善体制、完善我们的民主训练,使人民的权益得到公平分配”。

  “官场老手”希望没读者

  “官场小说”的势头已越来越好,不少知名网站上都有专为“官场小说”开辟的页面,页面上的大标题或是“中国仕途小说馆”、“官场小说大全”,或是“官场中人必读的官场小说”。

  面对走俏的市场,“官场小说”创作者们是否会“乘胜追击”呢?

  令人意外的是,肖仁福和杨少衡竟不约而同地表示,他们反而希望读“官场小说”的人越来越少。

  肖仁福指出,“官场小说”自然要对官场有所体现和反映,“有人写‘官场小说’,有人读‘官场小说’,说明官场的体制还需要改善,我们必须抱着改善的想法来写、来读。如果有一天,读‘官场小说’的人越来越少了,甚至没有人看它了,那才好!就间接说明官场的体制越来越完善了”。

  除了小说外,涉及官场的反腐倡廉的影视剧也应运而生,紧接着,影视剧又杀个“回马枪”,不少影视剧本被重新改写成小说,出版上市,谓之“影视小说”。无论是“原小说”也好,“影视小说”也罢,都在书店里被琳琅满目地罗列着,并以触目惊心的封面和书名令不少读者驻足翻阅,而打的所谓“揭露内幕”的旗号更成为销量保证、吸金法宝。

  对此现象,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小说界》杂志主编魏心宏说,现在有很多编剧在电视剧还没播出之前就找到出版社,要求把剧本改写成小说出版,但他也斩钉截铁地说道:“成功的案例几乎没有。”

  他对此进一步解释道:“有些小说很火,改编成电视剧后更火;有些是小说原本不火,由于电视剧的播出才带动了小说的销售量和知名度。但说实话,根据电视剧改写回来的小说能火起来的几乎没有。”

  官场小说为何这样热?

  官场小说热,从很大程度上说,热的本来就不是文学;官场小说热,其文化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单纯文学的意义。

  官场小说为何这么热?北京《检察日报》刊载分析文章称,原因无非两个:相对满足了人们窥探的欲望;近似于“职场秘笈”。

  满足窥探欲望

  人们准备从官场小说中窥探到什么?那自然是多数读者经验之外的世界。只有陌生的东西才会引发好奇,催生窥探的欲望。不透明的官场,给了作家们尽情发挥想象的空间。而这种不透明对官员来说,实为一把双刃剑。

  首先,它增加了官员身上的神秘感。传统政治文化认为,官员只有具备神秘感,才可能产生威严。

  其次,它也对官员无形中造成了损害。在所有的官场小说中,作为社会角色之一的官员,其整体形象是相当灰暗的。人们完全可以质疑,某些官场小说所设计的人物、情节已和现实严重脱离。

  寻找“职场秘笈”

  除了窥探,人们还想从官场小说中寻找“职场秘笈”,这也符合传统政治文化对官场的认知。

  古人把“官场”叫做“宦海”,意思是其中的学问像海一样深,充分显示了人们对这一职业的敬畏。古人踏上仕途,到异地做官,有时会带上一本手抄的小册子,那里面记载着当地的风俗人情和有名望的乡绅,只有时刻牢记才能确保仕途的平稳上升,那也是一种“职场秘笈”。

  今天的人们,如果还需要通过阅读搜奇纪怪的官场小说来提升自己宦海游泳的技术,两相比较,是进步还是退步?

  当代官场小说奇异的实用性在无情地提醒着我们,现代政治文化的发育还远远未到乐观的时候。因为官场小说热实在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所以,中国作家对官场小说的情有独钟,官场小说在文学界的“奇特繁荣”、“独树一帜”,让人油然而生的,也就不仅仅是一种欣喜的心情了。

  (摘自美国《侨报》)

【编辑:官志雄
相关新闻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