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联时报:诠释传统节日不能一“吃”了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欧联时报:诠释传统节日不能一“吃”了之
2009年05月29日 12: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5月29日电 意大利《欧联时报》5月28日刊发时评文章说,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和精神价值是属于华人的集体财富,同时对其的传承与保护更需要全体华人的积极参与和倾力付出。要知道只有延续了传统,继承了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巩固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无论是对历史的继承,还是对未来的展望,都离不开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认真诠释。

  文章摘录如下: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于漂泊海外的华人而言,尤为明显和深刻。毕竟在异域文化充斥周遭的现实环境中,渴望能通过传统节日的回溯和缅怀,寄托民族情感,专注于集体情怀,找寻久违的归属感。传统节日相对于海外华人而言,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据报道,端午临近之时,在海外华人食品商店里,各式粽子以及各种包粽子的原料就已经早早被摆在了醒目的位置。能够在异国他乡一品家乡的味道,实为一种寄托浓浓思乡情的方式。但是除此之外,似乎很难再找出华人社会欢度传统佳节的相关信息。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传统民俗如果只单单剩下一个“吃”俗,那元宵节岂不是迟早会变身为“汤圆节”?“端午节”则唯恐成了“粽子节”。倘若只是依靠吃些应景食物,满足口腹之欲恐怕还远远不足以诠释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和精神价值。诠释传统节日怎能够简单地一“吃”了之?

  我们常听到人们类似的抱怨,说是现在的节日气氛越来越淡,即便是场面仍旧热闹纷呈,一派喜庆,也难免还是会感到一些失落。对此,学者冯骥才曾发表言论认为“由于忽视了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和精神价值,节日被人为地淡化。没有年意了!没有年味了!恐怕这是当代中国人一种很深的失落,一种文化的失落。”参考节日的定义,节日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到底节日本身不过是日历上的一个数字而已,节日之所以成其为为节日恰恰是因为其背后所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宝贵精神财富。节日气氛的消退,实际上是因为我们自身对于保留传统的忽略。

  历史上过端午节,人们除了吃粽子,各地还有喝雄黄酒、插艾草、挂菖蒲、赛龙舟、系五色丝绳、缝荷包等诸多的民俗,在这些民俗的背后包含了许多值得传承的文化财富和思想精髓。然而现在不要说继承,恐怕知晓这些习俗的也都是一些长者了。一边是对传统民俗的遗忘,一边是对节日气氛缺失的抱怨,两者纵横交错暴露出华人的矛盾心理。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民族传统深邃厚重,一直以来华夏民族都以此为傲。但是在现实中,全球一体化的强烈冲击,积极融入海外社会的迫切期待,不自觉或者无奈之中,最终导致了海外华人社会中传统节日气氛的渐渐消退。

  中华文化历经数千年锤炼和积淀,形成了独特的精神特质和文化财富。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是一个民族精神本质的重要载体。她凝结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情感和共同力量,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得以发展的精神支撑。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和精神价值是属于华人的集体财富,同时对其的传承与保护更需要全体华人的积极参与和倾力付出。要知道只有延续了传统,继承了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巩固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无论是对历史的继承,还是对未来的展望,都离不开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认真诠释。(博源)

编辑:孙金诚】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