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经济联系密切 两岸文化融合时机已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联合早报:经济联系密切 两岸文化融合时机已到
2009年06月17日 15: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6月17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7日刊出署名文章说,最近马英九表示,希望大陆考虑“识正(繁)书简”,认识繁体字,书写时使用简体字,印刷时尽量使用繁体字。站在民族文化融合的高度,希望两岸专家一起研究未来繁简的共存,最终讨论两岸文字统一。以复兴中华文化连接两岸,两岸经济联系日趋密切,现在就是开始文化整合的时机,只有培养文化认同,两岸的政治融合才会水到渠成。

  文章摘录如下:

  日本汉学大师、中国文学专家、日本“斯文会”会长石川忠久说,繁体汉字是几千年前中国古人绞尽脑汁发明的文字,绝非随意编造的产物,繁体字形优美成为艺术,因而有书道(书法),它是全人类的宝贝。

  作为一个中国人,听到外国人如此赞美中国文字,笔者深感自豪。不过,从1956年开始,中国大陆开始在日常生活中禁止使用繁体字,推广简化字。在当时文盲众多、教育落后的背景下,简化字的确起到了扫盲的作用。

  但是,今天我们发现有些简体字显然被过度简化了。比如,爱(愛),“心”不在焉,爱从何来?亲(親),没了“见”,亲人不见面,感情自会疏远,说文解字曰:亲,近也,就是这个道理。又如“厂(廠)”挖掉“尚、文”,工厂不崇尚文化,企业没有理念,等于人失去了灵魂。

  两岸一起研究繁简共存

  再看“圣(聖)”字,说文解字曰:圣,通也,从耳。后人注:圣(聖)从耳者,谓其耳顺。“王”者管好“耳”与“口”,兼听则明,谨言慎行,方有“圣(聖)人”。

  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真是妙不可言,先人的天才智慧令人叹为观止。可惜,简体的“圣”字没有了“王”,也不含“耳”、“口”,一个“又”和“土”结合起来,普通人大概难以联想到圣(聖)人。

  简体字最大的优点就是书写方便,比如“臺灣”二字的简体字就是“台湾”;“憂鬱”就是“忧郁”,“呼籲”就是“呼吁”,书写笔画大大减少了。当然,也有一些字简化的也不错,如“體”简化成“体”,“塵”简化成“尘”,也可以会意传神。

  最近马英九表示,希望大陆考虑“识正(繁)书简”,认识繁体字,书写时使用简体字,印刷时尽量使用繁体字。马英九近年来称繁体字是“正体字”,可能与其本身对于传统文化的特殊热爱有关。他曾自豪地表示,台湾有人能读懂长沙马王堆的甲骨文。他在台北市长任内,还设立了汉字文化节。

  大陆有人可能会认为与“正体”相对的简体是不是“异体或者邪体”?站在民族文化融合的高度,笔者希望跳开政治、放大格局,委托两岸专家一起研究未来繁简的共存,研究大陆中小学生以繁体字学习古典诗文和书法的可行性,最终讨论两岸文字统一。繁体字和简体字都是中国文字,它们之间最终是否可以取长补短,合二为一?

  胡锦涛说: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台湾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交流,增强民族联系的纽带。

  以复兴中华文化连接两岸

  台湾的确保存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八大菜系在台湾发扬光大;京剧、布袋戏各领风骚。台湾民间崇拜关公、妈祖,官方年年祭拜孔子、黄帝。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在台湾和平共处,宗教之间从未发生过暴力攻击、互相残杀的情况。佛光山的星云大师曾经远渡重洋与各国基督教团体亲密互动、友善交流。台湾保存了中华文化的香火。这是中华民族之大幸。

  两岸经历长达六十年的政治对抗,台湾经历二十年文化“去中国化”的挣扎,今天达成“外交休兵”、经济互惠的局面,实在来之不易。

  台湾一位本土诗人打电话给笔者:没有想到中华民族有如此高深的智慧,可以化险为夷、化干戈为玉帛,我真是漫卷诗书喜欲狂,愿意做一头牛,为民族的和平融合辛勤耕耘。

  另一方面,在台湾宗教信仰已经是人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笔者接触一些台湾朋友,无论商人、学者、白领、建筑师、医生,很多人都是妈祖的信徒,或者慈济、佛光山的志工,做义工是其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两岸经济联系日趋密切,现在就是开始文化整合的时机,只有培养两岸的文化认同,提高大陆的文明程度,两岸的政治融合才会水到渠成。(阮永松)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