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凭什么独霸中国文学江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金庸凭什么独霸中国文学江湖?
2009年06月30日 18:07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香港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申请加入中国作协,并可能出任名誉副主席,引发诸多争议。

  早在香港回归次年,就有人提议港籍作家加入中国作协,以体现作协的包容性和代表性。只可惜包括金庸在内的香港作家并未响应。分析人士认为,当时金庸陶醉于“最有影响力的华文作家”美誉,没把大陆作协放在眼里,而随着年事渐高,各种荣誉渐行渐远,这时突然想起入作协有自己的打算。笔者认为,如此分析不够立体,功成名就的金庸还不至于沦落到需要炒作自己的地步,想必是人到暮年愿与各方为善,入协只是送个顺水人情而已。

  其实,金庸对大陆文学的认知程度未必比别人差,早在浙江大学文学院任名誉院长时就“希望大陆文坛多些生机”,不幸“希望”并无感召力,虽然其后“余含泪”、“王羡鬼”等为活跃文坛不遗余力,但终究过于乖张,不仅没有匡正文坛形象,反而造成负面影响。至于那些裸体吟诗、跪求富婆包养、专事风花雪月的作家,人们从心底就没当作家看。

  当今中国文坛的状态并不令人看好,作家群鱼龙混杂倒在其次,关键是几十年没有一部能深入人心的作品问世。毕竟,社会心理需要激励和抚慰,没有引人思辨催人向上的著作时,就只能由休闲解闷的文化产品来填补空缺。金庸武侠就是填补中国人精神空缺的产品之一。

  当然,问题不在于金庸。他并不如“金迷”想象中那么超凡脱俗,也不如反对者说的那么阴毒。是一个虚妄群体把他捧到了大红大紫的程度,以致他如果不成为中国官方作家都不能显出作协的代表性。这种效果颇具戏剧性,声称居于世界华文金字塔最顶端的中国作协借港澳作家助阵,也有难以言表的苦衷。根本原因是一些被称为作家的人担当不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由于广纳官员作家、明星作家、下半身作家,作协几度泥沙俱下,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备受舆论诟病。若把自由派的港澳作家囊括在“体制内”(哪怕是松散型),也算重大成效,起码是大陆文化感召力的体现。更何况,中国传统文化向来有“归属”概念,站在局外将之释为一种叶落归根的文化自觉也无可非议。

  作家是神圣的,首先是他们记述着一个时代的喜怒哀乐,就像曹雪芹之于大清,鲁迅之于民国。在高尚与卑劣、正义与邪恶仍构成人类社会矛盾主要元素的时期,那些有悲天悯地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注定要为人尊仰。遗憾的是,国人切身感知的现实与这一理论恰恰相反,因为“余含泪”、“王羡鬼”们背后飘舞着的不仅是风花雪月,还有足以腾笑于后世的谗言媚语。正因为此,中国当代文学才陷入假繁荣怪圈,在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步履维艰。

  《五蠹》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子认为,片面地把儒夫和武侠标举为精神偶像的社会都不健康。虽说金庸是小说大师而非江湖大侠,但也应看到,他提供的武侠文化远非中国社会主流文化的前进方向。有趣的是,“体制内”的作协非但没以“弘扬主旋律”为调衡量,反有意将“名誉副主席”的光环戴到金庸头上。此举能否称为“乱法”和“犯禁”另当别论,问题要害在于,有五千年文化积淀的泱泱大国,何以让一个武侠小说作者独霸“江湖”?

  (摘自美国《侨报》 作者:王龙)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