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华尔街在失去中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香港商报:华尔街在失去中国?
2009年09月14日 15: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9月14日电 《香港商报》14日刊文称,在美国银行业撤退的时候,欧洲银行业趁势东进,与中国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合作伙伴关系。有美国媒体对此发出了“华尔街将失去中国”的警告,不过,专家学者均持乐观态度。而美金融机构光环褪去,中美合作更趋平等。

  文章摘录如下:

  华尔街在失去中国?

  专家:一时收缩不意味着永久撤离

  尽管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飞速增长为华尔街金融机构带来了大量的机会,但是华尔街似乎并没有做好准备。过去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的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正忙于处理信贷危机的遗留物,在中国和亚洲地区的资本盛宴中变成了“旁观者”。

  而在美国银行业撤退的时候,欧洲银行业趁势东进,与中国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合作伙伴关系。有美国媒体对此发出了“华尔街将失去中国”的警告,不过,接受采访的专家学者均持乐观态度。

  外国证券额锐减4成

  华尔街在华投资缩水

  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令华尔街元气大伤。为了充实资金,美国的金融业巨头们不得不收缩在中国的战略投资,撤回本国以巩固“大本营”。

  据美国财政部8月3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08年底,美国持有的外国证券总额约为42910亿美元,较2007年末的72120亿美元,下降了4成左右。其中,股票下降得最多,从2007年的52480亿美元下降到了27480亿美元;长期债券从2007年时的16070亿美元下降到了12610亿美元;而短期债券则从3570亿美元降至2820亿美元。

  这些数据背后是一连串美国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卖股套现。今年5月12日,美国银行出售了中国建设银行135亿股H股,套现73亿美元。6月1日,高盛集团配售了中国工商银行30.3亿股H股,套现19.2亿美元。8月10日,AIG以7000万美元的现金价格,将旗下子公司美国国际信贷(香港)有限公司(AIGF)出售给了中国建设银行全资子公司,AIG还准备在明年早些时候分拆上市美国友邦保险公司(AIA)。另外,中国境内最大的外资银行之一--花旗集团所持20%广东发展银行股份,目前也在“售与留”的两可之间。

  华尔街在华收缩的不只是投资,还有人才。金融海啸迄今为止,华尔街裁员总数已达到13万人,其中被美国政府变相国有化的花旗集团裁员最多,已经累计削减了8万个职位,而其在华的业务部门也未能独善其身。位于香港的花旗集团亚洲房地产投资银行部被撤销,整个部门的员工集体失业。就连此次金融危机中位数不多的几个赢家之一--高盛集团,其香港窝轮团队也几乎全军覆没,有“窝轮天后”美誉的公司执行董事及亚洲区证券化衍生产品主管李颂慈也沦为裁员潮的牺牲品……

  信贷危机爆发之前,华尔街是成长中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导师。美国金融机构是最早进入中国,并与中国银行业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合作伙伴之一。它们为中国带来了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创新金融产品。在华尔街的协助下,蒙牛、上海永乐等中国民营企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上市奇迹,华尔街金融巨头们上演的高超财技令人叹为观止,其赚取的天文数字更是令人咋舌。

  有“中国通”之称的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显然看中了中国蕴藏的巨大商机,在任职期间多次造访中国,呼吁中国加大开放金融市场力度。而今,中国对外国金融业的限制正逐步放宽,比如对单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额度上限已经由8亿美元增至10亿美元,中长期QFII机构投资本金锁定期也从1年缩短至3个月。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日前也向外资银行开放。

  华尔街成为旁观者?

  中国专家态度乐观

  可是面对这场资本盛宴,华尔街似乎并没有准备好。

  MarketWatch专栏作家David Weidner日前在一篇题为《Wall Street leads to the Great Wall》的文章中写道:“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蓄势待发,并注定成为金融服务领域最大的消费者。虽然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飞速增长将为华尔街金融服务业带来了大量的机会,但是华尔街似乎并没有做好准备。过去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的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正忙于处理信贷危机的遗留物,在此次中国及其邻国的资本扩张中变成了旁观者。”文章认为,“华尔街的未来无疑在中国,但中国的未来却可能没有华尔街。”

  那么,华尔街真的要失去中国市场了吗?对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大都态度乐观。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宋国友认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金融业对海外投资,包括对中国的投资确实有所减少。但是目前,金融危机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美联储最新的会议纪要也显示,美国经济正在转好。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加速,银行业对外投资,包括对中国的投资又会重新出现。”

  深圳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院长国世平则认为:“投资和经济一样,是波浪式发展的,不可能直线式上升。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美国金融机构收缩海外投资和业务是很正常的,出现收缩并不意味着撤出,收缩也可能是为进一步的扩张做准备的。美国企业经济出现困难,不代表整个投资战略出现问题,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中国未来仍然是最好的市场,这种趋势不会持续下去,只要有可能,它们都不会退出中国市场的。”

  美金融机构光环褪去

  中美合作更趋平等

  尽管“华尔街即将失去中国”的论调可能过于悲观,但金融危机对在华的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多少都产生了影响。

  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明认为,次按危机爆发之后,外资银行在与中国银行进行业务合作谈判时,将会站在更加平等的位置。“次按危机之前,中国的银行业一直认为,外资银行在商业模式、市场运作等方面都比中国高出一大截,有一种崇高的印象。但信贷危机暴露出外资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也存在很大问题。双方都有优势,也都存在问题。因此,未来,中美银行业在合作谈判中将会更加平等。”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宋国友对此表示赞同。他表示,“首先在心理层面,以往中国的一些市场参与者对于美国金融机构可能有很多的敬仰,然而,金融危机令美国金融机构的形象受损,它们失去了昔日的光环”。

  另外,宋国友还认为,金融危机也令中美银行业的资金实力发生了变化。过去入驻中国的美国银行大多资产规模庞大,资金实力雄厚,它们在开拓中国市场时由于有来自母公司的资金支持,也给中国的银行业带来冲击。但是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银行业资金优势明显,在2008年全球银行市值排行榜中,中资银行占据了排行榜的前三甲,中国工商银行以市值1672亿美元位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市值分别为1151亿美元和959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银行反而变得资本缺乏,它们可能更需要中国的战略投资资本。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