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导报:超越≠看轻 中国需重新学习日本价值——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中文导报:超越≠看轻 中国需重新学习日本价值
2009年09月25日 10: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9月25日电 日本《中文导报》日前刊文《重新认识日本的价值》说,中国在一系列数据指标上超越日本变得越来越清晰而现实。这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变化,是否意味中国可轻视甚至看扁日本?事实并非如此。日本的价值依然值得重视、学习。重新认识日本的价值,是中国超越日本的过程中更应认真做好的功课。作为近邻,中国重新发现、认识、学习日本的价值,对自身发展有益无害。

  文章摘录如下:

  去年9月,全球爆发金融危机,日本经济遭受严重打击,股市暴跌导致企业市值大幅缩水,经济恶化引发企业生产停滞不前;一年后的今天,全民大选的结果对去年以来的经济恶况,更对泡沫崩溃20年来的日本政治和社会乱象做出了形式上的总清算——国民用选票让长期执政的自民党下课,推有意变革的民主党上台,日本政治将迎来令人期待的历史剧变。

  过去20年,日本的国家发展和社会成长从巅峰状态跌落到持续下滑的历史通道,中国则走进了经济高速增长、社会拾级而上的上升进程,并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经受住了考验,正在迎来新中国建国60周年的喜庆日子。

  今天,中国在一系列数据指标上超越日本变得越来越清晰而现实。比如,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在今年或是明年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经超越美国和日本,仅次于德国,位居全球第二;中国的外汇存底实破2万亿美元,把位居第二的日本远远抛在身后;上海证券市场的交易额迅速膨胀,约合东京证券交易所成交金额的1.4倍,上海正在取代东京,确立起世界第三证券市场地位。

  但是,这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变化的发生,是否意味着中国可以轻视,甚至看扁日本?是否意味着日本正在失去存在感,日本正在丧失价值?事实并非如此。作为一个专注而执着的民族、作为一个具有发展韧劲的国家、作为一个藏富于民的社会,日本的价值依然值得重视,值得学习。透过现象看本质,重新认识日本的价值,毋宁说是中国在超越日本的过程中更应该认真做好的一门功课。

  中国的发展固然速度惊人、成绩骄人,但如果换一种角度看问题,可以发现日本仍然领先中国不止十里、八里。中国引进外资多多益善,而日本却是全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其海外总资产接近4.2万亿美元。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可能很快超过日本,但其中包含有大量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的产值,而日本的全球生产与销售总额GNP(国民生产总值)却远在中国之上,且日本的人均GDP依然是中国的10余倍。中国外汇储备超过2万亿美元,日本官方外汇储备虽然只有1万亿美元,但民间持有外汇高达2、3万亿美元,日本拥有的外汇总量才是世界第一。日本是世界节能大国,其能源使用率相当于中国的15倍,客观上比中国更懂得敬畏自然、礼遇自然的“天人合一”之道。

  以上这些都是日本的显在价值,必须得到重新确认。虽然,经济成长的止步不前、政治局面的低迷混乱,造成了日本失落存在感的假象,引至20年来唱衰日本之声不绝如缕,但日本作为经济强国的内在价值依然存在,包括企业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品牌效应、管理经验,还有令人称羡的国民素质、影响世界的文化软实力、珍视惜护传统的社会意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和能力等等。

  举例来说,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日本股市一泻千里,企业总市值大幅缩水40%以上,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企业的内在价值也同样缩水。相反,日本企业的潜在价值依然被看好。尤其是日本企业摆脱了不良债权的束缚,再加上谨慎经营稳健发展,在过去几年里维持了稳定增长状态,获得了强健的收益能力。据推测,日本上市企业掌握著充沛的资金,总规模超过60万亿日元。为此,除了欧美以外,以中国与印度为主的亚洲新兴国家也看好日本企业价值,在2008年外资收购日本企业的198个案例中,中国等亚洲国家并购案达78个,近40%。

  2008年,有4位日本和日裔科学家荣获诺贝尔奖,让世界看到了日本在教育和科技方面的强大实力,更让近邻中国称羡不已。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说过:日本经济能够位居世界第二,实为普及、发展教育所致。日本的普及教育、生涯教育、素质教育,培养了大批敬业重道的专业人才,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备军。相比之下,中国现行教育的应试模式和“学而优则仕”的人才指向,值得反思。

  自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历了“失去的20年”,其中当然有国内政治摇摆不定、国际局势变幻莫测的原因,也有日本的国民性和适应力等问题,但日本的国家耐力和发展后劲依然存在。作为近邻,中国重新发现、认识、学习日本的价值,对自身发展有益无害。(申文)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