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亚洲人的崛起与文化复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亚洲周刊:亚洲人的崛起与文化复兴
2009年10月13日 15: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0月13日电 香港《亚洲周刊》今年41期刊文《亚洲人的崛起与文化复兴》说,亚洲文化合作论坛日前在香港举行,港府官员提出,亚洲文化崛起的一大原因是中国与印度的崛起。香港吸纳东西文化,在文化发展中处于潮流的地位,将在中华文化复兴中扮演重要角色。

  文章摘编如下:

  第六届亚洲文化合作论坛(ACCF)十月八日在香港开锣,主题是“文化亚洲人”。论坛与香港“创意十月”(港府民政事务局与艺术界合力推出)的二百多个节目互相配合,声势浩大。

  今届值得关注的两个亮点,一是论坛逐渐由早期的官方主导变为官民合作,让民间团体及市民均有更多机会参与跨国论坛;二是今年无论在官方及民间层面,邀请的嘉宾都非常特别,并非由清一色闪闪炫目的巨星艺术家或文化高官组成,而是邀请开创文化新局面的民间文化人,他们文化风采的背后,其实是用心良苦及岁月耕耘的艺术深情,这也正是香港文化政策最值得借鉴的。

  零七年第五届亚洲文化合作论坛以“文化回归”为主题,刚巧零七年也是香港新一届民政局局长曾德成上任,新人新作风,文化官员与“三教九流”围聚榕树头的庙街歌坛,被坊间视为亚洲文化合作论坛的绝唱。

  零八年停办,同年遇上台湾开办首届学者级的“亚洲文化论坛”。今年续办论坛,传媒就以“复活”来形容,但其实论坛从没死去,现任港府民政局局长曾德成说:“在今天亚洲崛起的时候,希望论坛形成一种相互交流的传统。”

  曾德成接受亚洲周刊专访解释论坛零八年停办原因:“因为当时我们要集中精神协办北京奥运,香港有奥运马术赛事,还有火炬传递,都是重大工程,不容有失。”

  虽然亚洲文化合作论坛去年停办,但今届主题“文化亚洲人”登场,早在去年已有迹可寻,零八年九月香港民政局与新加坡政府新闻、通讯及艺术部交流时,已有“文化亚洲人”这个构思,曾德成说:“在探讨今届主题时,当时新加坡的部长李文献医生提议说,是否环绕亚洲的文化复兴?我们就亚洲在世界崛起﹑文化复兴,提高社群的素养等展开讨论,‘文化亚洲人’大概就是这样构思出来。”

  本届论坛来自中国十八个省市(包括港澳)的文化官员的主题是“文化承传与创新”,而亚洲文化官员座谈会的主题则是“生活艺术、艺术生活”。第二及第三天的公开论坛上,三个环节题为“国际交流及推广——表演艺术的视点”、“与艺术联机”及“动感亚洲:亚洲动画在国际定位的发展趋势”,均很吸引年轻人。

  曾德成解释今年以“文化亚洲人”为主题的原因:“亚洲文化的崛起,一大的原因是中国的崛起,当然还有印度。中国文化的延续很灿烂,其中一个因素是亚洲地区交流,互相渗透,互相包容。在中印文化交流中,就起到了互相借鉴及交流的作用。”

  他说:“当年我在香港大学念比较文学时,英国教授就说我们比他幸运,因为我们懂得中文及英文,那不是翻译的问题,而是有些概念、符号及思维的形象,会存在于一种语言,而不存在于另一种语言。”曾德成以佛经为例,指出有些概念是中国语言没有的,“当年译佛经中的‘波罗蜜多’,就以音直译,因为那个概念是中国没有的”。

  今年亚洲文化合作论坛的民间协办伙伴“艺术地图”请来了日本艺术家北川弗兰(Fram Kitagawa),他苦心孤诣,以十二年时间把艺术融入生活,再造没落的乡镇;另一民间机构香港艺术中心则请来国际知名华人动画师许诚毅及动画导演桂滨。

  而官方交流层面的嘉宾也很值得留意,除了中国国家文化部长蔡武,还有出身于民间的艺术舵手,包括来自新加坡国家艺术局表演艺术部的高级总监吴青丽﹑新西兰艺术局Toi Aotearoa创意新西兰国际部经理及艺术总监卡拉•范佐(Carla Van Zon),这二人均以大胆进取见称。

  亚洲文化合作论坛自零三年由香港民政事务局前局长何志平在任时创办,是亚洲大型的会议平台,每年环绕不同主题邀请亚洲各国文化部长来港。

  今年论坛一连三天,难能可贵的是第一天开幕后,立即进入文化官员与民众对谈。这是本届论坛的一大突破,同一主题“生活艺术、艺术生活”分拆成两个部分,先是对外公开座谈会,设市民发问时段,接着是亚洲各国文化官员联席闭门会议,代表出席的国家包括日本、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亚洲国家。曾德成表示:“这是新尝试,让各国文化部长面向公众。”

  然而,搞艺术不同于洽谈科技及商贸,并非一起步就推广到群众层面,论坛年年办,民众始终不知内里卖什么药,论坛能带出什么文化生活呢?曾德成坦言:“ACCF是一个平台,推动文化的层次仍是政府之间,因为在政府与政府之间的通道,有很多工作需要打通,才能运作,才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

  不过,本届论坛考虑的民间沟通仍是较多,曾德成表示这次活动结束后,仍会视本届会议的结果,考虑整理一些文件,公开发布。这也算是一个由上而下的层面融合与推动。

  论坛要走的方向是建立一个亚洲相互交流的传统,比如中国人的逢年过节,比如西方的各种节日,而香港除了当东道主外,自我定位是什么?七年来,亚洲文化合作论坛一路走来,政府在引领香港探讨文化方向上办演什么角色?

  “亚洲文化合作论坛始自零三年的何志平局长,这是一个好主意,与中国其它省市不同的是香港有条件单独对外举办文化、贸易及体育等活动,包括与官方建立合作及交流的关系,这是基本法规定的,是香港的优势;而在角色扮演方面,香港文化与西方接轨,我和唐英年司长(现任政务司司长)这一年来,曾与不少国际艺术家交流,好像中东一些国家也有文化平台的尝试,但我们感到香港的视野仍然很罕有,融合东西方文化,这是很鼓舞人心的。”

  文化的发展需要激荡力,也需要吸收力,香港的创作自由,香港的吸纳东西文化,在文化发展中处于潮流的地位;对于香港的角色,曾德成这样总括:“要有异质文化的冲击才能到达新台阶,艺术若过分干扰就不会好,香港就有这样的空间,香港将在中华文化复兴中,扮演重要角色。”(朱一心)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