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报:日本把手伸向中国中产阶层的钱包——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东方时报:日本把手伸向中国中产阶层的钱包
2009年11月05日 14: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1月5日电 日本新一期《东方时报》刊文《日本把手伸向中国“中产阶级”的钱包》说,受到经济危机打击的日本企业如何才能东山再起?关键在于争取到中国和印度发展国家的中产阶层。显然,日本正在瞄准中国的中产阶层。

  文章摘编如下:

  现在,中国是否有了“中产阶级”?我一下子想起了毛泽东的名著《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想起了给人划分“阶级成分”的历史,但是,时代不同了,如今在中国,“中产阶级”好像成为了一种时髦、一种追求,一种千军万马要“达标”的社会现象。

  暂时先不谈中国方面。日本是怎样看中国的“中产阶级”呢?其实,日本人以及日本媒体几乎都不使用“中产阶级”这个词汇的。因为“阶级”这个词汇距离马克思主义学说比较近,又是日本共产党总挂在嘴头上的,所以与中国社会制度不同的日本常常使用的是“阶层”一词。而日本人谈到的“中产阶层”,大多就是指“中产阶级”。

  今年6月29日,日本《读卖新闻》在一篇报道中指出:“受到经济危机打击的日本企业如何才能东山再起?关键在于争取到中国和印度发展国家的中产阶层。”显然,日本正在瞄准中国的“中产阶级”。

  报道还指出,“在日本以外的亚洲国家,家庭平均每年收入在50万到350万日元(约合3.6万至25万元人民币)的中等收入阶层的人口在1990年有1.4亿人,而到2008年已经增加到8.8亿人,达到了原来的6倍。新增部分主要集中在中国和印度等国家。”这里,除了描述出中国和印度的国家变化以外,实际上还给出了一个在日本人看来的中国“中产阶级”的标准——家庭平均每年收入在50万到350万日元(约合3.6万至25万元人民币)。

  这个报道进一步指出,“日本政府在今年的《通商白皮书》中提出要改变依赖向欧美出口的贸易结构。白皮书特别提到了作为‘增长中心’的亚洲新兴国家的中等收入阶层,强调要开拓面向这部分人的市场。”报道认为“这一阶层的人数还在继续增加,他们都购买力也在提高。这与人口减少的日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国内需求的下降。”从这段评述中我们又可以看出,日本人认准了一个“死理”,那就是中国等的“中产阶级”可以弥补日本市场日益下降的需求!

  有意思的是,今年7月1日,日本宣布开放中国“富裕层”的日本游个人市场。那么,中国“富裕层”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年收入在25万元人民币以上。中国旅行总社的一位部门负责人告诉笔者,按照日本方面的有关规定,如今中国赴日本个人游办理申请手续的时候,或者要出具个人房产证的复印件,或者要出示存款25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银行证明。

  据日本独立行政法人国际观光振兴机构的统计,2008年到日本旅游的中国客人突破了百万大关,其中每人的消费金额平均在30万8千日元(约合人民币2万1560元人民币)。正因为这样,日本国土交通相前原诚司10月18日在名古屋出席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前与中国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举行“会前会”,针对目前日本只向中国富裕阶层发放个人旅游签证的现状,表示将考虑“进一步放宽”在收入等方面的限制。实际上,日本正在“盯”住中国“中产阶级”的钱包。

  需要指出的是,日本对中国“中产阶层”的概念也是在不断变化。今天,日本把年收入25万元人民币的中国人看作是中国的“中产阶层”。而2006年1月28日《东洋经济》周刊上的一篇题为《中国的新中产阶层》则指出:“购买住宅,每年去海外旅行一次……能够购买比较昂贵的日本产品,月收入达到和超过5000元人民币的中国人白领正在迅速增加。尽管换算成日元的话只有7万元,但是在中国的物价基础上,已经可以享受比较富裕的生活了。这些人便是中国的中产阶层。”

  其实,对于“中产阶层”的概念,在日本也不是很清晰的。日本人大前研一在《M型社会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一书中设定了三个问题:贷款是否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你是否不敢结婚,或不打算生儿育女?孩子未来的教育费用是否让你忧心忡忡?如果有任何一个答案为“是”,你就不算是中产!这就是大前研一给出的中产标准。他同时指出日本的中产阶级社会正在崩溃,收入阶层的分布往低层阶层和上层阶层两极移动,逐渐呈现左右两端高峰、中间低谷的“M”型。也就是说,M型社会已然到来。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10月20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差不多每6个日本人中便有一人生活贫穷。日本的“相对贫穷率”显示,15.7%日本人的收入低于2006年可使用收入——114万日元——的一半。这也可以从侧面印证大前研一的观点。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日本开始研究中国的“中产阶层”,开始悄悄地不动声色地把手伸进中国“中产阶级”的钱包里面了。(蒋丰)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