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为俞正声批消极腐败之壮怀激烈叫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大公报:为俞正声批消极腐败之壮怀激烈叫好
2009年11月20日 14: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1月20日电 香港《大公报》20日刊文说,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近日在上海市委九届九次全会上的发言振聋发聩。他指对工作不力和作风不正的干部不能姑息迁就,要让广大干部明白不尽责就是失职,即便无错也就是“过”,是一种消极腐败。要为这种“壮怀激烈”叫好。

  文章摘编如下:

  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近日在上海市委九届九次全会上的发言振聋发聩。他在指出干部中一些事业心、责任心不强的种种表现后说,对工作不力和作风不正的干部不能姑息迁就,要让广大干部明白不尽责就是失职,即便无错也就是“过”,是一种消极腐败。

  我为这种“壮怀激烈”叫好!我们常说,堂堂正正当官,清清白白做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无疑是为官用权的好品德,社会倡导的好风气。

  事实上,我们绝大多数干部无意功名利禄,不肯屈节随俗,不仅挡住了形形色色的诱惑,还表达了一种无欲则刚的人生态度,足显一颗宠辱不惊的平常心。有位就要有为,为官就要为民,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官员不能局限于“两袖清风”却“一事无成”。

  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清清白白、最立得直的是石头雕成的人,但它永远不会做事情。沙漠一望无垠、一毛不存,但出不来清流碧泉,长不出鲜花甜果。由此让人感到干部只有做到既廉洁又勤政,才为人民群众所欢迎。百姓有苦有难,官员听之任之,这种不作为就是消极腐败。

  要有“闻鸡起舞”使命感

  有所作为,这是时代赋予官员崇高的职责,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殷殷重托。“仕途一时荣,伟业千古事”。干事、干好事才是群众称道的干部形象。无所作为,庸庸碌碌,不思进取,只求无过,这样的官即使不贪不占,也是十足的昏官、庸官、太平官和糊涂官,人民群众也看不上眼。领导干部在人生追求上,应有正确的“官念”:在权力运用上,有高尚的品格;在行为规范上,有廉洁的人格;为群众排忧解难,有“闻鸡起舞”的使命感;为事业增砖添瓦,有“周公吐哺”的精神。不仅把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叫响,更把为人民服务的实事做好。这样在“为官就是为民,干部就是干事”的思想支配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征途上,高喊一声“跟我冲”,有啥困难踏不平,有啥事情干不成?

  现在有这样一种糊涂认识:有的人一心只想如何不犯错误,如何远离腐败,如何洁身自好,却“忘了”自己该做的事情,虽廉洁自律却碌碌无为,虽两袖清风却一事无成。殊不知“在其位而不谋其政”就是最大的失职。当贪官被人恨,做太平官被人瞧不起,做懒官同样也让人嗤之以鼻。而有些地方在倡导中也有这样的误区,片面地要求干部淡泊名利,看破金钱,殊不知当官就意味着干事,敷衍群众是最大的不负责任,工作不力是最典型的官僚主义。

  责任的丧失,心灵的冷漠,这种病态,正是对群众缺乏深厚感情、理想信念淡漠的“临床表现”。我们讲保持先进性,先进就是先行前进,既要有“先”,又要有“进”,所谓“官员干在前头,百姓喜在心头”,“说的让人信服,做的使人佩服”就是这个理儿。

  “独善其身”并非好干部

  官员如果不作为,总是等别人想了我才想,别人说了我才说,别人做了我才做,别人改了我才改,那还有什么“先进”可言?有的干部采用“拖”“推”之法,不出力办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问题不是他引起的,拖下去尽管不好,但是也没有人追究他的责任,顶多是挨几句“工作不力”的批评,提几点“工作要主动”的希望,从来也没有让不作为的干部承担责任,因此工作消极的干部常把“拖”“推”作为“法宝”。我们常说“有作为才有地位”,而对于不作为的干部,不妨让他们“不作为就让位”。

  在中国出过不少“清官”,如明代的“蔬菜知县”胡寿安、“豆腐御使”丁俊、“埋羹太守”王进,他们之所以为老百姓所爱戴,清廉如水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为老百姓办了实事、做了好事,因此才广为后人传颂。

  如果仅仅是独善其身,其形象和魅力就要打些折扣了。有作为、重实践,是一种精神与责任,是一种追求与力量,是构建和谐社会实实在在的行动。当官就要为民,就要胸中有团火,带着激情去工作,合心合力去攻难关,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为民服务,真正把心思放在老百姓身上。

  “一枝一叶总关情”,聆听老百姓的呼声,体会老百姓的疾苦。“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以孺子牛的精神,以千里马的状态,扎扎实实地为民办实事,做一件,像一件,干一桩,成一桩。这样的干部,人民群众才会“拥护又欢迎”!(朱国良)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