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日需有胆略联手中国当东亚整合发动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日报:日需有胆略联手中国当东亚整合发动机
2010年01月12日 12: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月12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12日刊出中国社科院学者薛力的文章《构建中日合作长期框架的切入点》说,未来2至3年内,中日将走向进一步合作;未来5至10年内,中日合作不受干扰则也会进一步深化;如何构建双边合作不断深化的长期框架,则是双方应着手谋划的重大课题。日本意识到区域一体化必要性,却对与中国联手充当东亚整合双发动机缺乏胆略与信心。以“10+3”为基础,与中国携手充当东亚整合的双发动机,只有如此才能建立起中日合作不断深化的长期框架。

  文章摘编如下:

  过去的两个月,中日双边高层互动频密: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国防部部长梁光烈、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在25天内先后造访日本,在此期间日本则派出630人(包括143名民主党国会议员)的超大型代表团访问中国,媒体称小泽一郎把“半个国会”带到了中国。人们难免会问:这是否意味着,中日双方正在走向进一步的总体合作?

  国家间的合作大致上可以分为经济、文化、政治与军事四个方面。目前的中日两国,经济上的合作已经达到互相依赖的程度,中国已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对外投资首选地,日本则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外资来源国。中国对日投资也在不断增加。全球经济危机会促进双方的经济依赖进一步加深。

  在文化合作领域(包括教育、科技、艺术、媒体等),除了日本对于高技术转让控制比较严外,总体上中日双方已经建立了比较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以教育为例,在日本的外国留学生大约60%来自中国,而日本也是在华外国留学生第二大来源国。并且双方都在酝酿吸引更多的留学生。

  政治上,在鸠山首相明确表示不会参拜靖国神社后,中日关系中暂时不存在重大的“刺激”。双方合作编写历史教科书在继续进行中。日本天皇破例会见习近平副主席,说明日本非常重视与中国建立稳定的政治关系。对于建立东亚共同体,双方都意识到这是大势所趋,区别在于中国主张首先在“东盟+中日韩”(10+3)的框架内进行,日本则主张还要加上印度、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三国(10+6)。

  因此,可以认定:未来2至3年内,中日关系将走向进一步合作;未来5至10年内,只要日本领导人不进行“小泉式操作”,双方的军事合作不撼动美日同盟(可能性不大),中日合作也会进一步深化;如何构建双边合作不断深化的长期框架,则是中日双方应该着手谋划的重大课题。

  中日双方目前都属于“有全球影响力的地区大国”,日本谋求从“经济大国、政治‘小’国”转身为“全球政治经济大国”,或者说“普通国家”;中国则希望从“政治大国、经济‘小’国”发展为“全球政治经济大国”。

  日本“先经济后政治”的国家发展道路,在吉田茂时期已经确立。20世纪80年代,中曾根康弘根据当时日本在全球的经济地位首次明确提出日本要当“政治大国”,这一目标在20世纪90年代因为遭遇“失去的十年”而受挫。21世纪初,小泉纯一郎试图通过“靠紧美国”的外交战略来实现这一目标(如修宪与争取“入常”),但没有取得明显成效。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亚太地区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扩展等因素,促使新上台的民主党政府转而采取“亲美入亚”的外交战略,在保持“对美外交基轴”的前提下,明显增加了亚洲邻国在外交中的分量,因而提出“友爱外交”,主张建立东亚共同体。但是,意识到自己的经济发展后劲难以匹敌中国,加上顾忌美国的反应,日本主张共同体应包括印度、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三个非东亚国家。这显示日本意识到区域一体化的必要性,却又对与中国联手充当东亚整合的双发动机缺乏胆略与信心。

  “10+6”模式将大大减缓东亚整合进程。中国坚信,只有“10+3”模式才是真正可行的。

  我们的观点是: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只能列为东亚共同体建成后再予以吸纳的对象,日本应该放弃推行低效乃至不切实际的“10+6”模式,以“10+3”为基础,与中国携手,充当东亚整合的双发动机。只有如此,才能建立起中日合作不断深化的长期框架。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