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也爱“红包”——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老外也爱“红包”
2010年01月21日 16:13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笔者在美国一家研究机构工作,经常去世界各地出差,对西方人的“节日人情”很熟悉。刚刚过去的这个圣诞节,我正在英国公干,也送出和收到不少圣诞礼物。据我了解,英国人平均每人要花费三百英镑购买节日礼物,送给家人和朋友。为了用着实惠、送得体面,许多人不惜在商场外冒严寒排长队,为的是买到节日打折商品。老外们互送的节日礼物可谓五花八门,但一般是体积小、外观美的小玩意,而且价格不很昂贵,如围巾、领带、内衣、钱包、皮带、糖果、红酒、畅销书、电子玩具、咖啡具、微波炉碗、小工艺品、美容化妆品等等。

  在美国,平均每年花在圣诞礼物上的钱高达六十五亿美元,而买错礼、送错人的事情也屡见不鲜。我去年圣诞节收到一件标价五十美金的毛衣,打开一看却是三十年前老掉牙的旧款式,而且又松又大,本来我已经有好几件毛衣了,捧着这件礼物真有点啼笑皆非。而最近我自己竟然也犯了类似错误,今年元旦前夕我给一位朋友送去一本《世界是平的》畅销书,朋友连声称谢,不料当晚朋友却打来电话,称这是她收到的第三本同样的书了。

  人各有所爱,因为不少礼品在收礼人眼中一文不值,所以近年来西方人的“送礼观”开始改变。大概是受中国传统风俗的影响,不少老外开始喜欢利是(红包)了,他们认为节日送压岁钱更实际,也更惹人喜欢。

  正当送红包悄然在欧美走红之际,美国心理学家却指出,送现金代替送礼物比较令人尴尬,甚至使人有被侮辱之嫌,送些小钱给对方的孩子,还比较可以接受。不过也有人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中国人热衷于过年送红包,是以最有效的方法调配资源,既务实又具亲和力,让收礼者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何乐而不为呢!

  或许是为了减少“被侮辱之嫌”,欧美各国现在很流行礼物卡。礼物卡相当于中国的储值卡或代金券,人们凭礼物卡可以在规定的百货商店兑换相应的商品。这种礼物卡有效期通常在三至四年,十分方便。我今年就用收到的礼物卡为自己添置不少心爱之物,包括最新款式的摩托罗拉V3手机。对于过期而未兑换商品的礼物卡,发卡单位会将其捐赠给慈善组织,兑换成节日礼物送给孤寡或残障人士,也算“物尽其用”了。

  (摘自香港《文汇报》 作者:马 嘉)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