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从社会怪象研读温总理答问更有意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明报:从社会怪象研读温总理答问更有意味
2010年03月16日 11: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3月16日电 香港《明报》16日刊出署名欧阳五的文章说,文化与精神层面问题,是两会未受足够关注的亮点之一。内地社会日益开放多元,无疑是进步,但各种思潮泥沙俱下,社会核心价值备受冲击,怪象屡见不鲜,深层次上都与文化与道德取向有关。在此背景下来研读温总理在两会记者会上的答问,也许会更有意味。

  文章摘编如下:

  全国人大、政协会议14日落下帷幕。比起外界颇为关注的经济问题,笔者倒更关注文化与精神层面的问题,这也是这次“两会”未受到足够关注的亮点之一——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以单独章节突出强调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

  温总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

  这段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于“文化力量”的深刻理解和高度重视。然而,各级政府及官员乃至社会舆论对此则未必认识深刻。前些年在内地颇为流行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就充分说明了对文化的歧视与误解。

  屡受批评的央视春晚,或可作为文化走入歧途的一个例证。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就有全国政协常委批评说,春晚在传播低俗文化中起了“坏的作用”,使中国的文化慢慢地走偏了。

  对文化低俗化的忧虑,不仅来自“两会”上的代表委员,有网友也批评说:侯宝林之所以成为大师,是他把相声艺术从地摊升华到舞台,而赵本山“把舞台变成了地摊”。央视春晚宣扬“地摊文化”还“自以为通俗”。

  问题的严重性还不仅仅在此。文化走偏与道德问题正在成为内地社会一个深层的危机,如若不能控制与扭转,其危害将远远大于一场经济或金融危机。同样在日前的“两会”上,多位政协委员痛陈学术腐败已演变成“癌症”,疾呼:“已经到了需要全国一起来整顿学风的时候了”。还有委员指出教师节已经变味,“已演化为学生的送礼节、老师的收礼节”。

  毋庸置疑,内地社会正在变得愈来愈开放、多元,这无疑是社会的进步。但在这同时,各种思潮也是泥沙俱下,社会核心价值备受冲击,于是各种社会怪象也就屡见不鲜:

  丑态百出的女子,能够成为网络红人;扭捏作态的娘娘腔,竟能一夜走红;电影《三枪拍案惊奇》恶评如潮,却换来不俗票房;陶然居老总严琦在“两会”上建议“关闭所有社会网吧”引来网民狂批,陶然居品牌却因此增值5个亿……。

  有如此多的这样的迷局,不能不说有一些病态。而在深层次上,都与文化与道德的取向有关。在这样的背景下来研读温总在“两会”记者会上的答问,也许会更有意味:“一个正确的经济学同高尚的伦理学是不可分离的。中国的现代化绝不仅仅指经济的发达,它还应该包括社会的公平、正义和道德的力量。”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