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理性声音增 两岸已到相当互信新阶段——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联合早报:理性声音增 两岸已到相当互信新阶段
2010年03月17日 15: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3月17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7日发表社论说,中国两会涉台信息,理性声音增强。大陆不希望军售成为妨碍两岸关系发展绊脚石,也可视为两岸关系已到具相当互信基础新阶段,杂音才不会迫使两岸奏鸣曲中断。在巩固加强经济交流基础上,拓展文教合作应是今年大陆涉台工作主旋律。越来越紧密稳健的两岸关系,也符合亚洲各国乃至世界各国利益。

  文章摘编如下:

  一年一度的中国全国政协、人大两会,已先后于3月13日和14日闭幕。回顾两会期间发布的各类涉台信息,上自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工作报告所做出的政策性宣示,中至个别官员、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发言,下至大陆媒体的评论文章,有个不同于往年的特点,就是诉诸于感性的渲染成分明显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理性的声音。

  今年初,美国政府宣布了总额63.92亿美元的对台军售,引起了中国的强烈反弹。如果是在以前,尤其是在陈水扁“执政”期间,这样的议题肯定会在两会上继续延烧,但是今年的两会并没有出现与此有关的声音。

  中国大陆领导层不希望看到此事成为妨碍两岸关系继续向前发展的绊脚石固然是原因之一,又何尝不能视为两岸关系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具备了相当互信基础的新阶段,因此在演奏过程中出现的些许杂音才不会迫使两岸奏鸣曲半场中断。

  在巩固和加强经济交流的基础上,拓展两岸在文化和教育方面的合作,应是今年中国大陆涉台工作的主旋律,用温家宝自己的话说,就是“通过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促进互利共赢,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拓展文化教育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而这也是两会讨论涉台议题的主要方向。

  关于ECFA,具体负责两岸事务的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和国台办主任王毅,在两会期间都有相当具体的说明。

  陈云林表示,ECFA的协商非常重要,因为这关系到两岸经济合作全面深入发展,关系到两岸共同应对经济区域化挑战,关系到两岸众多企业、行业和民众利益。

  王毅则补充说,除了推动商签ECFA之外,两岸还可以在推进双向投资,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陆企业到台湾投资兴业等领域加强经济合作,这对帮助台湾提高就业,振兴经济,都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大陆方面积极推动ECFA的同时,台湾方面也没闲着,马英九和“陆委会主委”赖幸媛一方面亲上火线,向民众说明两岸签署ECFA的重要性和好处,另一方面则加快在“行政院”和“立法院”推动ECFA的工作进程。而第二次两岸ECFA协商,也许将于下周内在台北举行。

  宋楚瑜曾经说过,“两岸要心灵相通,只要心灵相通,一通百通”。经济交流本身,做得再好,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心灵隔阂。要使得两岸人民在一定程度上心灵相通,只能从文化教育方面着手,而大陆在推动文化教育交流的方面,似是比台湾方面来得积极。以教育交流为例,台湾学生早就可以到大陆高等学府就读,而台湾“立法院”要等到今年才能完成相关的立法程序,授权教育部门执行招收大陆学生的政策。

  大陆学生到台湾,就能实地了解台湾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这些对台湾的直观认识,将会镌刻在大陆学生的记忆里,难以磨灭。可以预见,随着越来越多大陆在台就读的学生返回大陆工作,或是教书,或是在企业发展,或是担任公职,他们脑海里的“台湾印象”将会发挥作用,影响到其他大陆人民。

  两会期间还有一件表面看来似乎与台湾没有直接关联,其实是颇有意义的大事,那就是2010年的大陆防务预算增幅仅为7.5%,这个增幅与过去20多年军费的平均增幅相比,猛减了一半。个中缘由固然甚多,但是台湾局势相对缓和应该是其中之一。国际军事观察人士普遍认为,大陆巨幅削减军费,未尝不可视为是向台湾方面释放善意。

  种种迹象显示,两岸关系已经走到了稳健发展的阶段,还会按着这个基调继续朝前走,只要到了一定的临界点,就不可能再回头,即使是民进党再度上台,也只能小调整而不能大改变。而越来越紧密、越来越稳健的两岸关系,不仅对两岸有好处,也符合亚洲各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利益。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