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珠三角民工还是荒 提最低工资有利弊——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联合早报:珠三角民工还是荒 提最低工资有利弊
2010年03月18日 17: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3月18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8日刊文《民工还是荒、荒、荒……》说,初步估计,春节后,珠三角劳动力需求缺口超过百万人。面对“民工荒”现象,广东省人保厅近日建议提高最低工资,以吸引农民工回广东。提高最低工资有利与弊,专家表示,希望出口企业这回能够吸取教训,在面对下一轮金融危机时,不会在经济衰退时仓促裁员,这样的“习惯”不健康、不稳定。

  文章摘编如下:

  3月1日是农历正月十六,按照中国传统,“年”算是过完了,更多农民工逐渐返回广东珠三角找工作。广州市番禺区胜美达旧水坑电子厂为招收数百名生产线女工,当天一大早就派了一组人马在广州火车站出口处守候,向出站的女农民工分发招工传单。

  胜美达的招工传单上写着:“员工月收入保证可达1800元(人民币,370新元,下同)以上(含加班费)、有薪年假、产假、法定假日、工伤假、常规医疗福利、各种培训、经常举办精彩的娱乐活动、工作环境有中央空调及抽风系统,安全舒适、宿舍为8人/间,设有独立洗手间、冲凉房等。”

  条件很诱人,但负责分发招工传单的蔡小姐说:“分了近一天的招工传单,反应并不热烈,第一,感觉今年回来的农民工不多;第二,很多回来的农民工都已事先安排了工作......我们工厂今年欠缺的是普工,技术工人比较好招一些。”

  在东莞东站外,情况也一样,38岁的小李举着招工牌,他需要至少20名年轻的普工,男女不拘,月薪1500元以上。

  小李不愿意透露每介绍一名普工能赚多少,但他说:“现在的年轻农民工很多吃不起苦,听到一天可能要工作十小时以上就不愿意做;有的则不实际,没有文化、没有经验,还要求2000元以上的月薪。我在这里站了一天,才说服了两名农民工到工厂去面试。”

    珠三角缺工百万人

  初步估计,广州劳动力市场目前至少欠缺15万农民工,东莞和深圳分别欠缺20万及80万,也就是说,春节后珠三角的劳动力需求缺口超过百万人。

  对于普工的严重欠缺情况,有专家认为,长期形成的企业的极端强势,以及普工的绝对弱势,使得普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这才是“民工荒”的根本原因;而“候鸟式”的生活也让他们苦不堪言,许多城市仍把农民工当成过客,普工承担着城市最累、最苦、最脏、最险的工作,却拿着最低的工资。

  不过,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最近在“两会”广东代表团全团会议上接受记者提问时则强调,珠三角发生的劳动力短缺现象并不像媒体渲染的那么严重。

  汪洋表示,中国的劳动力供给仍然是供大于求的。随着人口生育高峰期的过去,劳动力供给的绝对量可能会有所减少,但是这不影响劳动力红利期。

  不过,他指出,劳动力供给的相对短缺确实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国家对劳动力的培训还不够广泛,因此使劳动力的供给出现了结构性的短缺,即招工的人招不到他需要的人,想找工作的人找不到他想要的工作岗位。

    公共教育投入不足

  广州《南方周末》近日刊登的一篇评论也说,耐人寻味的是,此次用工荒中,普工岗位乏人问津的同时,技术岗位竟也求大于供。新生代劳工不屑血汗劳工地位,但他们向往的技术岗位,却又往往不是他们所能胜任的。但这种矛盾并不完全是他们自己造成的。他们生于现代但缺乏现代教育,缺乏职业训练,而这种教育、这种职业训练并非个人努力就能完成,原本需要各级政府充分的公共教育投入,需要教育基础设施的地覆天翻。

  有经济学家指,去年的环球金融危机导致“民工荒(欠缺农民工)”变成了“民工慌(农民工找不到工作)”。实际上,“民工荒”的情况一直存在,中国沿海工业城市这些年来的迅速发展已经把内地的可用农民工几乎“吸干”。

  三年前的一项政府调查显示,受调查的17个省份的2749个村中,有74%已再没有农民工可供应给沿海工业城市。

  此外,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内地城市,带动了那里的经济和工业,促使内地城市的收入与沿海工业城市的收入距离拉近,以及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例如对某些农作物的津贴等,都促使一些农民工返乡后不再愿意回到遥远的沿海工业城市,他们现在可以在家附近的城市找到收入合理的工作,或干脆留在家里耕田,收入也不错。

  《中国日报》近期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每12名回家过年的农民工中,预计有一名年后不会回到广东省。

    提高最低工资利与弊

  面对“民工荒”现象,广东省人保厅近日建议提高最低工资,以吸引农民工回到广东工作。不过,提高最低工资将增加出口企业的成本,削弱其竞争力,效果有如让人民币升值。对此,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晶表示,提高最低工资让农民工受惠,人民币升值则便宜了炒家,因此前者也不是不可行。此外,提高最低工资后所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也是值得关注的。

  也有专家表示,希望出口企业这回能够吸取教训,在面对下一轮金融危机时,不会在经济衰退时仓促裁员,这样的“习惯”是不健康、不稳定的。

  东莞艺家沙发有限公司董事经理陈国光在接受本报访问时说:“这一回(经济)局势的突变让很多人措手不及,但它也是一个很好的经验,我今后在工人的裁退和运用方面会更加谨慎。”(杨永欣)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