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粤港澳共建优质生活圈 须破众多藩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香港文汇报:粤港澳共建优质生活圈 须破众多藩篱
2010年04月20日 10: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4月20日电 香港《文汇报》20日刊文说,共建优质生活圈,粤港澳扩展合作空间,协作主题已不局限于经济领域,希望探索跨界社会民生治理合作。专家指出,三地要同步共建优质生活圈,未来还要破除很多的藩篱。

  文章摘编如下:

    共建优质生活圈 粤港澳扩空间合作

  本周二(20日)于广州举行专家评审的粤港澳《共建优质生活圈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将列出包括共建大珠三角低碳发展示范区等七大具体行动事项,并首提“粤港澳跨界空间合作”概念,探索扩大跨界空间合作范围和内容,共建“大珠三角空间发展区域合作先行区”。该先行区鼓励多类型跨界合作,前期可先建“联合创新区、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旅游合作区、生活合作区”等四大类型的空间合作区。 

  记者获悉,根据《专项规划》对“优质生活圈”的描绘,这个生活圈生态系统安全可靠,自然环境健康洁净;经济发展低碳、可持续,为居民提供多样的就业岗位和体面的生活基础;空间发展有序、集约,空间环境舒适宜居;交通系统绿色、高效、人本,跨界联系便捷顺畅;社会和谐安宁,公共服务便利,生活保障充分。

  根据这一未来图景,《专项规划》制定了七大具体事项,包括共建大珠三角低碳发展示范区、大珠三角空间发展区域合作先行区、珠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大珠三角区域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大珠三角区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进一步增进通关便利、大珠三角公共服务和民生治理架构。

  据参与《专项规划》评审的专家称,规划最大的亮点,是提出共建“大珠三角空间发展区域合作先行区”,“空间合作是一个新概念。”《专项规划》对这个“先行区”的描述是:高水平共建环珠江口宜居湾区,并鼓励、指导区域内各市之间以及与港澳之间,探索内容和形式多样的空间发展和土地开发利用的跨界合作区,在相关的规划、财政、税收、土地及经济社会核算等方面允许适度灵活的探索和创新。

  专家称,以往粤港澳的合作更多是珠三角空间资源与香港制造业资本的合作,现在的合作,则要转向珠三角与港澳的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休闲旅游、社会发展等更加先进的优势资源的合作。按照这个要求,三方共建“大珠三角空间发展区域合作先行区”,可探索建立各种类型的空间合作区。

  《专项规划》提出,共建“大珠三角空间发展区域合作先行区”,可先从建设四大类型的空间合作区开始,即“跨界联合创新区”、“跨界现代服务合作区”、“跨界旅游合作区”以及“跨界生活合作区”。

  专家称,前三者其实是对目前落马洲河套地区、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珠澳跨界工业区、珠海横琴澳门大学新校区等先行项目的扩大和延伸,“目前现有的合作区,都位于粤港或者粤澳的交界处,具备先行先试的条件,发展成熟后就考虑往珠三角内延伸,最终以创新、服务、旅游等不同类型覆盖整个珠三角地区。”

  而最新提到的“跨界生活合作区”,《专项规划》则指出,将以港澳人士在珠三角的集中生活区为空间载体,试点借鉴港澳的社会管理经验,引入港澳社会服务机构,建立跨界生活福利保障机制,引导国际化生活区的发展。

    跨界治理民生 须破众多藩篱

  随着共建“优质生活圈”的提出,粤港澳区域协作的主题已不仅仅局限于以往的经济领域,保障跨界生活便利、提升跨界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关注。为此,《专项规划》提出构建大珠三角公共服务和民生治理架构,要探索跨界社会民生治理合作。

  大珠三角区域人口流动性强、跨界生活便利需求突出,根据这一特点,《专项规划》指出,要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率先探索跨界社会民生治理合作,逐步建立适合该区域特点的公共服务和民生治理架构。

  有参与《专项规划》评审的专家指出,《专项规划》清晰描绘了“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的未来图景,即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文化多元。但该规划没有列举出大珠三角区域的发展现状,“目前粤港澳三地无论是在政治体制上,还是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距,三地要同步共建优质生活圈,未来还要破除很多的藩篱。”

  记者获悉,对此《专项规划》亦指出,整个规划的执行,要先完成两项基础性工作,即建立大珠三角区域空间信息平台,以及建立粤港、粤澳跨界事务行政许可台账。

  《专项规划》建议,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统一珠三角地区的空间数据标准,整合各市、各部门的空间数据,构建统一的珠三角基础空间数据库,建立粤港澳空间数据连接、交流和合作机制,逐步共建大珠三角区域空间信息平台,并鼓励空间数据向私营机构和公众开放。

  此外,还探讨清理各领域涉及港澳事务的行政许可程序及有关规定,建立统一台账。与港澳相关部门合作,建立一个可动态更新的粤港、粤澳跨界事务行政许可信息框架,并利用适当的平台为公众提供有关信息服务。(唐苗苗)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