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内地楼市“拐点”就在眼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大公报:内地楼市“拐点”就在眼前
2010年04月23日 09: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4月23日电 香港《大公报》23日发表社评《内地楼市拐点就在眼前》。社评认为,内地整治房地产又出重拳,配合加强对二套房信贷限制,有关部门调整了二套房定义,大幅提高二套房首付比率和贷款利率。政府连番频密出手日日新招,单从声势上已具震慑作用,故楼市拐点若非已在出现,也必将很快到来。

  文章摘编如下:

  昨日内地对整治房地产又出重拳,配合加强对二套房的信贷限制,有关部门调整了二套房的定义,大幅提高了二套房的首付比率和贷款利率。这些举措无疑都会增加置业尤其投资、投机的成本,若全力执行将有助楼市降温。同时,政府连番频密出手日日新招,单从声势上已具震慑作用,故楼市拐点若非已在出现,也必将很快到来。

  上周国务院出台了新“国十条”的调控楼市措施,主要有两点:一是增加土地及楼宇供应,特别是中小型住宅,二是通过限制信贷来抑压需求,特别是提高了二套房的首付比率至五成和按贷利率。增加供应抑压需求,乃从最根本的层面来根治楼市过热。这反映策略上的重大进步,过去抑压楼市防过热时,采取对信贷及土地双收紧办法,是所谓的看好两个“闸门”,但却因同时收紧了需求及供给,影响了调控效果。

  其后住建部又配合出招,通过加强对销售及市场监管来打压炒卖,如严管住房预售、实行购房实名制,并严打人为托价造市行为,包括虚假合同及雇人排队买楼等。金融体系亦全力执行抑压新政,银监会已督令银行严格按揭信贷审批,并按季度进行房地产贷款的压力测试。保监会则发出禁令,未经批准不得投资于物业及房地产开发。其它部门则加强对地方用地及土地使用费征收的审核,以便揭发违规行为和打压由此衍生的刺激楼市作用。

  至此,出台的调控楼市措施已渐趋全面而多元化、具体化和细致化,并涉及多个部门互相配合打出“组合拳”。同时各措施的力度更强招式更狠,对执行的监察也更严密。

  看来,这次中央真正下了决心动真格,与之前多表态、多开会、多发文件而少落实的情况明显不同,由雷声大雨点小变成了雷雨交作、压力浪涌。例如新透露的二套房定义便出乎意外地“辣”,要按实有房子而非按揭贷款计,要以家庭而非个人为单位计,实际上便大为收缩了一套房的较优待按贷范围,变相加强了住屋信贷收紧力度。在这形势下,预期更多狠招还会出台或备用,如征收炒卖暴利税等。重庆便提出“特别房产消费税”方案,专门针对拥有多套及高价住房的大户。

  当然,近日中央调控楼市的重拳出击十分必要,反映当局终于承认了楼市泡沫的存在,也明白到有效整治的迫切性。关键者是,楼市泡沫不单已成为经济稳定及金融安全的严重威胁,而且还逐渐成为社会问题,故出重拳已不能再拖。

  回顾年来楼市的市况走向,确可为宏调及经济管理政策的运作提供经验教训。去年中后楼市随经济V型反弹,且复苏之强劲比总体经济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去年末屡见天价地王出现时,便应出重拳抑压了。要知道泡沫只会愈涨愈快,每过一天便吸入更多资金,令受影响的个人、单位及社会资源急增,将来爆泡时的震荡及痛苦也更大,故早一天压下去,损失便会少一些。调控之道贵在有远见及前瞻性,而不是在见到火光熊熊后才急派救火队。这类教训已不单出自楼市,在股市也多次领教过,故希望当局对资产泡沫在加深认识后,能有好的应对部署。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