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日报:理性看待中国成为世行“老三”——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澳门日报:理性看待中国成为世行“老三”
2010年04月28日 15: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4月28日电 《澳门日报》28日刊出社论《理性看待世行“老三”》说,中国成为世行的第三股东,实至名归,但国人不能因此沾沾自喜,因为这只是排名的变化,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未来中国还须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继续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争取在传统国际金融体系拥有更大话语权;另一方面须继续增强自身软硬实力,这样才能真正拥有世界的话语权。

  文章摘编如下:

  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二十五日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中国在世行投票权从原来的2.77%提高到4.42%,一举超越德国、英国和法国,成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国。这是自一九八七年以来世行大国投票权位次首度发生变化。

  世行投票权是世行成员国在该行决定重大事项时投票具有的代表性大小的体现。中国拥有第三大投票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国内媒体对此相当兴奋,称中国已坐上了世界的第三把交椅,中国走进了世界经济舞台中心,反映了世界经济政治版图的变化等。

  外国媒体也纷纷给中国戴高帽,路透社称,投票权转移的结果确认了中国不断增长的全球经济实力,反映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重要地位;德国《明镜》周刋评论说,富国的影响在萎缩,世行的改革增加了中国的影响力,中国已从德国夺走了世界出口冠军的称号,现在北京又让德国在世行的权力成为“过去”;美国《华尔街日报》指中国是今次世行改革的最大赢家。

  诚然,今次世行改革意义重大。首先,它是国际金融机构治理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是世行迈向平等分享投票权的重要步骤。一直以来,包括世行在内的国际金融机构为美欧等西方大国所把持,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虽参与其中,但无多少话语权。今次改革使发展中国家在世行的整体投票权从44.06%提升至47.19%,有利于早日实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平等分享世行代表性和发言权的目标。

  其次,今次改革具有示范效应,有助于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其它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也有助于促进国际金融治理框架变得更加公平与合理。

  再者,今次改革提高了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和发展国在世行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有助维护新兴国和发展国的利益,更好地发挥新兴国和发展国在世行事务中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世行在帮助发展国发展经济、减少贫困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今次投票权的变化还反映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重要地位。中国在世行乃至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可以预期,未来中国在世行内将会更大力地维护发展国的权益。

  中国成为世行的第三股东,实至名归,但国人不能因此沾沾自喜,因为这只是排名的变化,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今次世行改革中,最大赢家并非中国而是美国。

  美国在世行拥有的投票权虽然有所减少,从改革前的超过16%,变为而今的15.85%,但这一变化没有丝毫影响它在世行的至高权力。根据世行规定,任何重要的决议必须由85%以上的投票权决定,换言之,只要美国不同意,任何重要决议都不可能通过,今次改革并没有动摇美国在世行的主导地位。

  美国同意将极小部分的投票转移给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和发展国,主要基于以下多方面考虑: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行放贷能力面临崩溃的边缘,今次投票权改革给中国、印度等新兴和发展国一些甜头,但代价也是不菲的。今次会议上,世行通过了八百六十亿美元的增资计划,中国究竟最后需出资多少,仍有待公布。

  其次,美国担心亚洲国家另搞一个亚洲货币基金组织,与美国掌控的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会抗衡,损害美国利益,故有意拉拢中国和印度等国。

  另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要求改革国际金融机构的呼声日高,美国被迫“从善如流”,协调部分发达国让出小部分世行投票权,做做姿态。

  世界各国的竞争可以看作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只有向前、再向前,才可能成为冠军,但不要忘记的是,在竞赛中,冠军有金牌、奖金,亚军、季军可能什么都没有,因此,国人须冷静看待今次世行改革。未来,中国还须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继续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争取在传统的国际金融体系中拥有更大话语权;另一方面须继续增强自身的软硬实力,这样才能真正拥有世界的话语权。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