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唐诗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走在唐诗里
2010年06月08日 17:45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楼上读了唐诗,便下楼趁散步时复习,所谓复习,就是在心中默念。当时,整个院子就我一个人,有一些小鸟在花树丛中跳跃,就越发显出院子的安静。见此,越发旁若无人。唐诗带给我的激情在涌动,我大声背诵起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忽然卡壳,更换一首:“死别已吞声,生别长恻恻……”又卡住。我恼怒起自己来:在楼上朗读时那么顺畅,怎么一下楼,就满不是那么回事了?回楼,重新找出诗集来,翻到既定页码,啊,“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念这四句时,激情满怀,目光离开诗集,至此忽又卡住。换另一首:“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这里带出“魂”字,下两句就从魂上展开:“魂来枫林靑。魂返关塞黑。”这两句极好,但后面的诗句又有些接不上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奇怪,楼下背诵时觉得疙里疙瘩,写文章打字时尤其别扭,等定下心重新拿起诗集朗诵,却又顺畅起来,这不知什么缘故?

  带着问题重新下楼,却默默思索起来。古人写诗,都是一句一句往外蹦的,句子与句子之间有些空隙,七律中许多诗歌可以把其三四句与五六句位置互换,不舒服的只是音韵上的平仄。事实上,今人在这一点上非常含混,所以你拿一首不甚出名的古诗,把三四句与五六句位置互换,读者是未必察觉得出来的。但这并不是今天可以放松音韵的理由,所谓旧体诗者,音韵是它固有的内容之一。给予漠视的态度是不对的。再者古人写诗,往往是心中产生出许多顿挫,诗意即在其中。等他眞写时,则依据许多的潜规则决定诗歌的最后程序。今人最重视的是顺畅,可古人有时故意把诗处理得十分拗口。他们经常利用混乱去寻求诗意。可恨得很,他们给今人的阅读制造了不少麻烦。

  我需要特别关注的,仅仅是楼下散步时应该大声背诵哪些诗歌。比如“床前明月光”就不适合。我不希望自己正背诵的时候,对面走来一个小学生,迎面就给我接了下句。当然,像韩愈的诗我也不背,他是以他的文论精神在写诗。虽然整体唐诗不能缺少了他,但如果利用韩愈去做唐诗的普及,就不是最佳选择了。究竟背诵哪些诗呢?当然要在李白或杜甫的作品中找。不能选择七绝五绝,太短了,人家听见会看不起。选择中篇的诗歌,其中最好包容一些名句。这样让人听见名句,先承认你念的是旧诗,然后再慢慢沉浸进古典的氛围之中。

  想到了这些,我的心情安定下来。如今每天下楼散步时,都要大声忆念着背诵几首唐诗。最初,我是挑拣院里没人的时候,到后来,我觉得自己做的是好事,也就不管那么多了。只要天气好,我就会自发大声背诵唐诗。我希望这种背诵,能够掀起关注古典文化的热情,哪怕它势头慢,力量小,但只要聊胜于无,就算好事。

  (摘自《澳门日报》 作者:徐城北)

参与互动(0)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