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华人新加坡开中餐馆:“东方红”改变人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韩国华人新加坡开中餐馆:“东方红”改变人生

2010年07月05日 11: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7月5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在副刊栏目刊文讲述了一位韩国华人在新加坡开餐馆的曲折故事。

  文章摘编如下:

  于敬民出生于韩国首尔,祖籍中国山东。1990年来新工作时,结识了新加坡籍太太。1997年再次来新工作时,却不幸遇上亚洲金融危机,工作泡了汤。为了生存,养好四个孩子,他在1998年到2004年之间尝试过各种工作,包括服装贸易、出口鱼丸,甚至在老巴刹摆摊,搞手部模型,然而,所有的生意最终都失败了。

  2005年,于敬民用仅剩的5000新元,开始在新加坡本地经营唯一的韩式中华料理餐厅,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今天的他,已拥有三家“东方红”餐馆。

  远东广场因靠近办公区,一到用餐时间就特别热闹,餐馆酒吧林立,而且很多都是异国风味。其中有一家餐馆分外特别,黑色招牌上写的是红色的“东方红”三个隶书汉字,下面小字却是“韩式中华料理”,不同寻常的招牌让人忍不住进去看个究竟。

  韩国华侨创造韩式炸酱面

  一问之下更是问出曲折的故事,老板居然是祖辈来自中国,在韩国出生长大,却持台湾护照的华人于敬民。他1966年1月12日出生于韩国首尔,祖籍中国山东。1930年代,日本统治朝鲜半岛和山东,两地间往来方便,于敬民的爷爷就坐船到了韩国做生意,从此在当地定居。

  由于不适应韩国的饮食,于敬民的爷爷就把老家山东的面食文化带过去,开了一家中餐馆,主要经营炸酱面。正是那一辈的山东华侨开创了韩式中华料理的先河,改良创造了今日韩国人认为是中华料理代表作的“炸酱面”。

  早期华侨的炸酱面,主要调料是黄豆酱加五香粉,并不符合当地人口味,后来华侨厨师们在黄豆酱中加上黑色酱油,变成韩国男女老少皆爱的黑色炸酱面。

  在新加坡饱尝失败的滋味

  一家八个兄弟姐妹,于敬民排行第七,却是最受宠爱的。小学六年级于敬民就学会炒菜,高中时候就能做出地道的炸酱面给客人吃。从首尔的华侨高中毕业后,于敬民没有继续升学,而回到家庭经营的中餐馆里帮忙。

  然而,年轻的心总是不甘心困在厨房里。正好在1990年,有朋友介绍了一份新加坡旅行社的高薪工作,于敬民于是第一次来到本地闯荡,并结识了新加坡籍太太,成就姻缘。

  1993年结婚后,于敬民带着太太回韩国继续在家庭经营的餐馆帮忙。1997年,有人邀请他重新来新从事旅游业,12月他兴冲冲地回来了。没想到不久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韩国公司纷纷撤回,韩国人也很少来新旅游,他的工作马上泡汤。

  为了生存,养好四个孩子,他尝试过各种行当,包括服装贸易、出口鱼丸,甚至在老巴刹摆摊,搞手部模型。然而从1998年到2004年之间,他所有的生意都以失败告终。唯一值得高兴的是,他曾经在基层活动中,在拉丁马士公民咨询委员会主席林焕章的帮助下,为参加活动的李显龙总理做过一个手部模型。

  回首往事,于敬民感慨万千:“那时候太年轻,想法单纯,做什么事情都太想当然,没有好好计划。”

  经历了多年的挫折后,他不得不于2004年回到韩国,到父亲的中餐馆里继续当厨师;然而由于观念的不同,在日常工作中难免和父亲产生冲突。2005年,最疼爱他的母亲去世,守完百日孝后,他就带着老婆孩子又回到新加坡。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海波】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