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万中国人生活在韩国 社会地位提高尚需时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数十万中国人生活在韩国 社会地位提高尚需时日

2010年07月13日 16:0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与韩国隔海相望,自清末起,便有现代意义上的华侨到韩国定居。中韩1992年建交之后,又有数十万中国人陆续前往韩国生活。随着中韩关系日益发展,新老旅韩华侨的境遇在不断改善,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所限,其政治、社会和经济地位的提高尚需时日。

  上世纪20年代是华侨经济的鼎盛时期,在韩华侨多达10万人,经济活动十分活跃,但其间也遭受日本殖民统治当局的迫害与打击。朝鲜战争结束后,一度减少的华侨数量开始逐渐回升,最多曾增至7万人。

  但战后韩国多届政府一直对华侨实行限制排斥政策:华侨的钱款在韩国政府的货币改革中几乎全部变为废纸;华侨不得购置土地,不得多置房产,不得从事金融等利润丰厚的行业,不得开办工厂。朴正熙政权时期更是限制华侨营业和居住面积,强行拆迁中国城,甚至以粮食紧张为由不许中国餐馆卖米饭。由于在韩国生存和发展困难重重,许多华侨不得不离开韩国,旅韩老华侨的人数不断减少,降至目前不足2万,韩国也因此留下“华侨难以生存的国家”的不佳名声。

  随着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韩国开始修改外国人旅韩政策,尤其是1997年遭遇金融危机后,政策从保守转为开放。近年来,国际婚姻日益增多,多文化家庭在韩国也越来越多,韩国的外国人政策正在发生进一步的变化。

  目前在韩老华侨中95%以上的人祖籍山东。老华侨生活水平总体居中,个别较殷实,但无富商巨贾。新生代华侨多从事贸易和房地产,少数人进入韩国三星、现代等大型企业。如今,华侨加入韩国国籍虽不再像以往那样困难,但实际上加入韩国籍的华侨却十分有限。究其因,无论是年长者,还是出生在韩国的新生代,大多未融入韩国社会,对韩国归属感不强。自中韩建交后,随着两国关系的日益发展,中韩经济文化交往日趋频繁,去韩国经商、打工、留学的中国公民也越来越多,滞留3个月以上的中国人有65万。

  目前,在韩华侨仍有不少困扰。当地侨领韩晟昊告诉记者,因为没有韩国国籍,华侨进入韩国公司工作十分困难,当公务员更是不敢奢望。长期以来,旅韩华侨同韩国人一样纳税、尽公民义务,但不能享受与韩国人同等的福利待遇。如65岁以上老年人不能获得老年卡,不能免费乘坐地铁等公共工具;一些残障华侨不能享受地方政府的福利政策;在发生案件或争端时,华侨有时遭受歧视和不公正待遇,不能被韩国执法机关一视同仁。

  随着新华侨人数的不断增加,子女教育问题突显。由于家庭的语言背景,华侨子女在韩国学校就读跟不上,华侨学校覆盖面又有限,而且与国内教育不接轨。相比老华侨而言,新侨民立足韩国时间太短,基础未固,犹如一片散沙,尚未结成有影响力的社团,更谈不上政治、经济及社会上的地位。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总领事何颖告诉记者,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十分重视侨务工作,不断做工作,通过每年举行的中韩两国领事磋商等渠道,为华侨争取权益。目前华侨已经拥有在韩永久居留权、地方选举权,华侨也能在韩购置土地,华侨的生存条件有较大改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据何颖介绍,新任中国驻韩大使张鑫森上任后不久,便积极走访各地侨社,端午节邀请侨领到官邸做客以了解侨情,并赴各地做当地政府、出入境部门、警察部门的工作,要求其保护华侨华人的合法权益,协助解决华侨老年卡、残疾人福利待遇等问题。

  对于在韩华侨华人的发展,旅韩侨界和中国大使馆均认为,改善之势已成,但出现决定性改观尚需时日。何颖希望新老侨民遵纪守法、入乡随俗,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中华民族良好形象的展示者;走出中国人的圈子,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实现由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利用已获得的政治地位,积极参政议政;积极构建和谐侨社,侨社应加强自身建设,成为广大侨胞团结的核心力量;继续做好民间使者,积极开展民间交流,促成经贸合作,促进中韩友好。(记者姬新龙)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海波】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