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fa"成秘鲁中餐馆特别"头衔" 发展空间很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Chifa"成秘鲁中餐馆特别"头衔" 发展空间很大

2010年07月23日 12:2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初来秘鲁首都利马的游客不同于生活在这里的人,对一切都会感到新鲜。漫步利马街头,随处可见写着“Chifa”的招牌,而你翻遍字典却无法找到解释。据说大约150年前,大批中国劳工进入秘鲁,送饭就餐的华人高喊“吃饭啦”招呼大家,久而久之,秘鲁人把吃中国饭就叫做“Chifa”,如今“Chifa”已成为秘鲁中餐馆的特别“头衔”。

  最初的中餐馆都集中在有“唐人街”之称的加邦街,主要的顾客都是华侨以及外埠到利马办货的华裔。由于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当时的利马市民很少走进这个被视为有神秘感的地方。

  20世纪二十年代初,首家大型中餐馆“南京酒家”开张,利马市民出于好奇开始尝试具有中国特色的菜肴。良好的口碑使光顾“Chifa”的人越来越多,几年后,这家中餐馆更成为利马上流社会人士、政治家、作家等聚会之处。

  “南京酒家”之后,加邦街的“Chifa”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开张,唐人街挤满了摊贩。直到20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几家大型的中餐馆先后在利马的高档住宅区开业,雅洁的厅堂,华丽的装修,一改人们对“Chifa”街头小摊、简单小作坊的印象,使喜欢“Chifa”的人再也不需要跑到唐人街就餐,而更多的普通市民开始接触和享用“Chifa”。从此,秘鲁的中餐馆开始戴上了“Chifa”的特别“头衔”。

  中餐是秘鲁华人的支柱产业,由于入行容易,启动资金不要太多,开餐馆也成为许多初来秘鲁的中国人首选的谋生手段。据利马商会统计,目前,仅首都利马就集中了4000多家大大小小的中餐馆。甚至有些当地风味的餐馆为了招揽顾客,也打出“Chifa”的招牌。

  在利马唐人街,你可以看到中华老字号的招牌,能吃到最可口的家乡饭,听到熟悉的乡音,看到满货架的中国货。明快的中国红和素雅的绿色将这里装点得充满生机。在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唐人街上,大大小小不同档次的“Chifa”有近60家。2005年开业的“福满楼”酒家是唐人街区最后开张的一家大型高档中餐馆,它的发展过程是地道中餐融合本地“Chifa”的生动典型。

  据“福满楼”老板萧瑞钟先生介绍,他原先从事商贸,但看到“Chifa”红火,就把原先的店铺改建成了二层楼的高档酒楼,并高薪请来高级厨师,可开张之初的几个月餐馆却异常冷清,门可罗雀,以至于合伙人纷纷撤股退出。经历一番挫折的萧先生悟出了其中的门道,他说:“唐人街餐饮业竞争激烈是一个原因,但关键是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

  中国百姓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尤其注重健康、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等等,在味道上讲究调味品不能掩盖食材本身的味道。而秘鲁人的口味普遍比较重,所以古老肉、鸡丝炸春卷、炸馄饨、炒米饭、炒面、馄饨汤等中国食品特别受欢迎。

  秘鲁人进中餐馆就餐的顺序也很有特色。进餐前首先是点炸春卷、虾饺皇、烧麦、小笼包等中国点心,然后才吃正餐。秘鲁人吃中国烤鸭的时候会把酥脆的皮完全扔掉,而中国人最喜欢的鸡鸭脖子、鸭蹼鸡爪、猪肘猪蹄这些“活肉”,秘鲁人从来不吃。更有趣的是,许多秘鲁人对中餐的定义非常简单明确:只要菜里没有放酱油,他们就可以断定你做的不是中餐。

  由于摸清了秘鲁人的餐饮习惯,厨师开始在坚持中餐本色的基础上,根据当地人的口味对饭菜进行了改良,“福满楼”生意逐渐兴隆起来,在社会上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就连秘鲁著名的五星级饭店也到他们这里定制点心。

  萧先生最后说,“Chifa”在秘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是需要有效的推介。他相信,“Chifa”一定会在秘鲁展示正宗中国菜肴的真正魅力。(记者张国英 黎群)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海波】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