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中国人忆夺命72小时:光脚从印度河逃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巴基斯坦中国人忆夺命72小时:光脚从印度河逃生

2010年08月06日 14:57 来源:上海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因连日强降大雨,巴基斯坦全国大部分地区遭遇81年来最大洪灾。截至8月2日,已造成1400多人死亡,上百万人无家可归。同时,中国在巴西北部修建的水电项目工程也遭到洪水袭击。中方立即启动救援措施,截至发稿时,中方人员全部获救,另有3人下落不明。中巴双方的搜救工作仍在进行。

  灾情:洪水泥石流肆虐

  因近日连日降雨,巴基斯坦西北部多个省份遭遇洪水,估计约有30万人被洪水围困。位于印度河上游的开伯儿—普什图省在巴基斯坦全国5省中受灾最为严重。

  据巴基斯坦气象部门称,巴基斯坦西北部地区的降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312毫米,西北边境省斯瓦特河7月29日的水流量超过了每秒25万立方英尺,创下了1929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洪水导致巴基斯坦西北部地区的通讯系统和公路网络瘫痪,共有40多座桥梁被洪水和泥石流摧毁。许多棚屋被淹没,人们攀爬在被洪水围困的房屋上,努力不让自己被洪水冲走。相关部门已经出动直升机,进行搜救和转移。

  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信息部长米安·伊夫蒂哈尔·侯赛因表示,未来可能还会发生洪水灾情,灾区目前严重缺少帐篷、小艇、食物等救灾物资。

  据一位中方在巴的工程人员介绍:“持续降雨超过往年,当地居民房子被洪水冲毁,有些居民被洪水冲走。由于缺少救援设施,救援工作很艰难。目前,灾区食物短缺,基本生活不能保障。”

  目前巴基斯坦出动了海陆空三军力量对灾民实施救援。巴陆军部队已携救生衣、摩托艇、大型救生筏等参与疏散受困灾民,海军和空军也开始向受灾地区派遣救援队伍。

  被困:惊魂夺命72小时

  “15米长工作用的台车,被一个接一个的水浪冲走,我们休息的地方瞬间淹没。”一位被困的中方工人回忆起洪水来袭时的场面仍心有余悸,“我们简直就是死里逃生”。

  自7月28日开始,中国公司在巴基斯坦承建的都伯瓦水电项目遭受洪水袭击,中方工程人员被困。他们的安危从被困的那一刻起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据这位被困工友描述,他们工作的地方在印度河附近,28日下午,连续暴雨打破了印度河往日的平静。大量河水夹杂着泥沙顺流而下,正在午休的人们从睡梦中惊醒,光着脚跑了出来,设备也来不及抢救,全被来势汹汹的洪水吞没。

  由于该项水利工程修建地点处于大山之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伴随暴雨而来,工作人员按照上级要求迅速撤离,但撤离的路并不平坦。为了躲避洪水,他们只能往山上走,这是唯一的活路。上山道路湿滑,他们找来一张床,铺在地上,蹬着床一个拽着一个艰难行走。就这样,他们一行十几人冒雨在黑夜中摸索到达安全地点,后来挤在一个巴基斯坦人的不足50平米的房间里轮流睡觉,而他们仅靠一瓶矿泉水在维持生命。

  直到最后获救,这些工作人员经历了生死转折的72小时,在这段时间中,他们互相鼓励,心中始终充满生的希望,而正是鼓励和希望让他们获救。

  救援:徒步绕行赴灾区

  洪水将通往灾区的桥梁冲毁,道路中断,如何及时而安全地营救被困的中国工友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接到上级命令后,中国驻巴大使馆迅速成立营救小组,在第一时间前往水电站工程灾区参与救援。

  7月30日,救援人员赶往现场,但在距都伯瓦水电站还有12公里处,道路被泥石流堵住,他们只能选择徒步绕行前往灾区。

  巴基斯坦政府也加大对中方被困人员的救援,投入4架直升机转移被困的中方人员。截至记者发稿时, 在中巴政府携手合作下,所有中方人员都已经抵达了安全的地方。另外有3人失踪。

  7月31日深夜,第一批被解救的92名中方人员被中国大使馆妥善安置到一家伊斯兰堡中国旅馆中。为了让这些特殊客人尽快从洪水阴影中脱离出来,旅馆老板刘大姐特意准备了不同口味的饭菜。

  “第一批客人来的时候全都精神恍惚,他们什么东西都没了,也没什么吃的,还有受伤的。”刘大姐至今难忘第一批特殊客人到来的那一刻。

  工作人员中有山东人、河南人、四川人,刘大姐特意为他们准备了家乡口味的饭菜,“四川人就得准备点辣的,他们喜欢吃辣的,豆瓣酱什么的;山东人喜欢吃馒头;河南人喜欢吃面食;喜欢口味重的,以北方菜为主。”

  记者8月3日从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获悉,其余被困的中方人员也将陆续转移到伊斯兰堡,并将根据情况安排他们回国与家人团聚,同时,3名下落不明的中方人员的搜救工作将会继续。

  避风港不只是灾难降临时才有

  眼下,中国国内的抗洪救灾正处紧张关头,巴基斯坦的洪水也许并没有太多人顾及。然而,当中方人员被困的消息一经传出,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这个邻邦。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驻巴大使馆及时与被困人员沟通,制定周密的营救方案,最终所有人员得到妥善安置,并在国外吃上了地道的家乡菜。

  此次救援工作,中国驻外大使馆所作的努力有目共睹,而面对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这种及时准确的营救模式或许还需要延续下去。

  随着中国人海外投资的增多,几乎世界每个角落都活跃着中方工作人员的身影,且他们的影响不容小觑。然而,身在异乡为异客,当遇到某些重大事件时,仅凭他们个体或者小团体的力量是无法面对的,比如此次的巴基斯坦洪灾和两个月前的吉尔吉斯斯坦政变都是例证。

  其实,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因素,在以后的日子里都还会发生,中方工作人员安全机制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安全机制是中国驻外使领馆与中方人员保持密切联系所必须的,因为这是中方人员在海外的避风港。

  有效发挥避风港的作用,不是灾难来临时才作出反应,应是针对华人安全问题应有的常态。(彭卡 刘浩)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海波】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