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里“游汴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大观园”里“游汴河”

2010年08月06日 15:23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红楼梦》里,刘姥姥第一回进荣国府,满屋子耀眼辉煌,她只能“点头咂嘴念佛而已”。今年五月在上海,进入世博园区的情况,让我体会到刘姥姥当年的心境。

  从上海后滩进的是八号门,眼前大片广场,蓝天尽头是安检区,张着上百顶洁白阳伞,让游客在凉处等候。过了安检是琳琅的园区,处处展览馆,馆馆都新颖别致;打开导览图一看,长长吁口气——全开的地图上满是建筑与步道,我们像小芝麻,在图上一角,不知如何“搏”进世博。整个园区五平方公里、十三个入口、一百多栋建筑,其间尽是百米宽的步道;走哪儿都靠硬朗的脚力,不然就买票坐电瓶车。

  赭红色的“斗冠”相当抢眼,尤其是多云或细雨的气候,无论高架桥上或黄浦江上,这座色彩突出、象征鼎或粮仓的中国馆,总是最先入眼。虽说主办国的国家馆永久驻留,可我们远途飞行了整天才到上海,还是想进去,品赏中国呈现给世人的瑰宝。隔街的台湾馆玲珑精致,山水心灯的影片传播着环保、和平等讯息,听说有浓浓的宝岛乡韵,属热门馆之一。另个必看馆以科技取胜,沙特阿拉伯馆的巨幕3D,让游客一尝超拟真的视觉享受。

  我们计划了扎实的两天,赶早到摸黑走,头戴遮阳帽、脚蹬健走鞋;每天十小时下来,吃喝在园区,打盹儿在园区,“充实”也在园区。

  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画幅广,名气大。大约十年前,我开始留心画上的虹桥,想弄明白,两旁满是小店的桥,算不算廊桥。此后我多次用放大镜,观看邮票上、卡片上的虹桥;也数次仰歪着脖子,细看医生诊所墙眉顶壁纸上的虹桥。看得多就长了兴趣,桥墩上的人卖力拉纤,岸上的大人与小孩也吆喝着打气呢;桥上倾着把大伞,是撑给那当官的吧;桥上有顶轿子,桥头也有一顶,还有拉车的牛、或是驴……洋洋洒洒,比大观园更可观。

  想进中国馆看《清明上河图》,排队两小时。进馆后先上顶楼,在门外等着前拨观众出场;等候区设计了斑马线,斑线由许多城市的白字组成,台北、银川、上海、武汉等等。一会儿几道门同时打开,人潮呼噜涌入大厅;灯光昏暗中只听得惊叹与招呼声不绝,我傻得不分前后左右,即便上下也闹不清了。

  刘姥姥进大观园只顾说话,脚下“咕咚一跤跌倒”。我在混乱中安静呆杵着,等眼睛耳朵都适应了,才隐约听到:“上河图在整面墙上、是电子动画版喔、原图的百倍大、人来人往像电影片……”这时抬望眼,只见横跨厅堂的京城景象,魔法般悬在半空,任千年前北宋的士农工商,向我走来。

  最早看张择端这幅民俗画,总是局部的画面,图片掐一截,卷轴展一段;谁让原画那么长,找个五米的展柜不容易,只好委屈作者和画友,展开多少看多少。这巨幅的情景着实养眼,让人彷佛置身茅舍、老树、码头、闹区等实境;我迷糊地随着人潮挤过码头涌向街道,有点儿“只在此画中,人深不知处”。

  好不容易见上百米多长的古都风光,就这么稀里胡涂挤一遭,太过怠慢!我退到大厅的背墙,看着远景那疏林薄雾,道上骑马的、挑担的赶着路。我也随着马儿走,来到缤纷的汴河,船只都泊岸边,灯火通明,船夫忙着招呼客人;桥上铺子间的人客不多,可能入夜了都上船或进城里,提着灯笼过桥的行人还转头看看河景;一对祖孙走过桥头,孙儿搀扶着祖父;这让我想起,刘姥姥带着孙儿走长路进贾府。

  虽说刘姥姥鄙俗,也有真言。为了答复贾母,刘姥姥拿乡下人进城买画的梦想打比方,“怎么得到画儿上逛逛!”她慨叹大观园美妙得比画儿还强。想我们这会儿不就在画上,逛汴河、逛北宋的京城吗?

  走着逛着,我随驼队来到高大的城楼,果然人气旺。路边茶坊酒肆等招幌高挂,街市上行人车马川流,还有骆驼、牛车、人力车;近景有许多看热闹的人群,似乎与小贩吆喝着生意。我远远一个人,左右轻松地踱到岔路街口,城里的店家多,立地的招牌和飘荡的旗幌热闹;嘿,近处也摇过个旗子,人群过处又来个布招,什么……神州世博团,竟是旅行团的导游旗,难怪它还晃出几阵风呢!

  驴车咕噜横过街市口,那老哥挥着鞭竿多有劲,鞭条随着余势晃呀晃的。正店宽广的铺面亮着十盏灯,铺子前面有个小童上下蹦跳,不知是吵着果子或是糕饼,他老爸不住地哄着;两个乡亲迎面遇上了,拍拍肩背打招呼;两个孩子在街尾追逐,等那马车刚过,就一前一后闹着抢过街去。有人扛着货出城,城外围栏圈着牲口,七、八个人搭站在栏杆上,或交头接耳或弯腰探身,关切着栏圈内的情况。我给层层人群挡着,要不早就钻到围栏边,扒上栏杆往里瞧,提供他们畜养猪羊的新法子。

  汴河两岸以及京城内外,活动多采多姿。那些人们、牲口等往来招呼,尽管这厢里人潮喧嚷,他们在壁画上的肢体动态,已让人明白其意、如闻其声,几乎无分画里画外。

  拟真归拟真,终究得出城。想那曾任宫廷画家的张择端,少年就到京城汴梁游学。他对两岸的风光景象,必定心喜且记忆鲜活,日后透过笔墨所画的绢本生动细致,展现富有韵律感和喜剧性的构图。因着画卷的章法巧妙,电子科技才发挥了功效,让画上的宋人与展厅的今人互动,让千年时空的都城与上海交会。

  心境渐从汴河畔回到黄浦滩,转身见展厅出口标示“国之瑰宝”,该是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图》。进入厅堂才知道踏上个传送带,右手边展柜里陈列着画幅,可脚下带转不容细看,题跋倏地过去,两眼在画面上滑翔二十秒,就给送了出来。

  怀着近年来观赏《清明上河图》的不同心情,继续参观楼下展览的幼童、少年画作,以及罕见的水莲,特大朵的花叶和莲蓬挺立半空。走出中国馆已过九点,灯火辉映清风阵阵,一群群的游客传述见闻,带着精采的笑声转往出口,还得迈步十多分钟到停车场,那时才能让腿休息。

  回想两天来的大观园之旅,阿拉伯馆和城市生命馆,都富含世界观以及高科技。至于心向往之的台湾馆,因两趟都领不上预约券,只好站馆外浏览心灯,白天、夜晚各一回,感觉挺浪漫的。参观的每个馆,平均各两小时的等待;排队时我们买小摊的瓶装水喝,听着当地人嚼小黄瓜的清脆“喀哧喀哧”,好生羡慕。

  吃餐或喝茶,在美食区的选择多。沿世博大道去美食区,一路可欣赏各馆建筑;碰巧遇上巡游活动,就停下来观赏表演,一来娱乐,二来歇歇腿。我们第一天在纽西兰馆前听歌舞,毛利人自然的装束、淳朴的歌声,将古代的神话与今日的文明融合表达,纯真流畅。第二天看了场荷兰人踩高跷,几位窈窕淑女蹬在比人高的木棍上,头戴凤冠肩披羽毛,全身由凤顶到棍底通体洁白,宛若皓翅翱翔的仙子,飘逸优美。

  世博两天,我跨越千年,游逛已埋黄河泥沙下的汴京与汴河。这体验堪比刘姥姥,且听她待大观园两天,“日子却不多,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听见的,都经验过了。”(摘自美国《世界日报》∕作者:羽严)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媛媛】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