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女设计师异国扬名 装扮新加坡环球小姐(图)(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华人女设计师异国扬名 装扮新加坡环球小姐(图)(2)

2010年08月10日 09: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张小青曾跟随夫在伦敦、巴黎、越南等地生活多年,自嘲是个“随军家属”。(何炳耀/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张小青:重返校园寻找新动力

  去年新加坡环球小姐参赛服装的设计师张小青,来自中国山东,曾当过多年模特儿,并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服装品牌。

  4年前,张小青随着英国籍的先生移居新加坡。她从小学画,对服装的热爱主要来自妈妈的影响。她们母女目前依然保持这共同爱好。张小青去年为新加坡环球小姐瑞哲(Rachel Kum)设计的民族服装,母女二人就“合作”了一把。由于须要以手工在大片布段上染色,张小青说:“我和妈妈用大水盆盛上粉色染料,一起拿着大布去做那个渐变的兰花颜色,花了很多时间,也失败了好几次,不过我和妈妈都做得很开心。”

  张小青1998年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表演系,曾在伦敦和巴黎当过模特儿3年。随丈夫去越南后,开创自己的服装设计品牌“XQ's”。她说,XQ就是自己名字的头字母X和Q,但XQ's读起来像英文词“excuse”。

  品牌成型了,张小青却在运作4年后选择停业,进入莱佛士设计学院。她说:“我在设计方面的知识比较浅薄,决定重返校园。如果不汲取新鲜知识,会慢慢脱节,也容易失去动力。”

  通过莱佛士设计学院的“孵化计划”(Incubator Project),张小青得以将自己设计的服装在百利宫购物中心出售。她花了4个月时间,酝酿出4款设计,雇人全手工制作出23件服装,以晚装和外套为主,同一种颜色、同一个型号的衣服只有一件。记者不久前同张小青一起来到百利宫时,她欣慰地发现,已经售出了12件。

  张小青随夫“辗转”多处 来新后“不想动了”

  “移居”对去年新加坡环球小姐参赛服装的设计师张小青(32岁)来说,早已不是新鲜事。曾跟随丈夫在伦敦、巴黎、越南等地生活多年的她,自嘲是个“随军家属”,可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家庭传统,却在移居新加坡后戛然而止。原因何在?性情开朗的张小青笑答:“新加坡实在太舒服,我们不想动了!”

  四年多前,张小青随着英国籍的先生移居新加坡。因为先生工作上的原因,夫妇二人走南闯北,似乎早就有了家规,那就是每隔一两年就搬到新的环境居住。然而,这不成文的家规来到新加坡以后,却出现了变化。

  回忆起自己多年来东奔西走的经历,她说:“我很喜欢旅游,东南亚差不多都走遍了。在他乡生活有甜也有苦,所谓痛并快乐着吧。”张小青说:“我们很喜欢到处住,了解不同的环境。这里住几年,那里住几年,生活得很有新鲜感。

  “本来当时到了新加坡以后,只打算在这边住上两年。可没想到,转眼四年多过去了,我们还是不想换地方!因为新加坡实在是太舒服了。”

  受妈妈影响而爱上服装

  虽然这么喜爱新加坡,但这里的天气让小青酷爱的皮质衣服,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不过,她还是没有放弃在这里寻找英伦风的感觉。她说:“好在这里有很冷的冷气,所以还能用得上围巾和披肩。”话音未落,小青就从皮包里拿出一条围巾来,莞尔一笑。

  身高1米80的张小青,来自中国山东。性格直爽的她介绍自己家乡时,半开玩笑地说:“山东不是出篮球运动员,就是模特儿。我没去打篮球,不过我从小挺喜欢服装的,后来就真的做了模特儿。”

  张小青对服装的热爱来自于妈妈的影响。她说:“我妈妈很喜欢打扮,而且她特别爱自己做衣服。因为她做得好,还有人要付给她钱来做衣服。可我妈妈不要,她说,拿了钱再做的话会有压力。”

  在张小青眼中,以前的人有着他们别样的快乐。她说:“我妈妈那一代的人,生活不富裕,资源又有限。好看的衣服,她们都买不起,所以就买来漂亮的布,自己动手做衣服。那一代人都很心灵手巧。”

    体现本地的国际化

  连续两届新加坡环球小姐的服装设计师都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莱佛士设计学院董事王介侯认为这不但毫无不妥,反而体现了新加坡的国际化,这正也是新加坡环球小姐在选美舞台上力求呈现的国家特色。

  王介侯告诉记者:“如果限制只采用新加坡人设计的作品的话,就有拘束,与我们提倡的多元性矛盾了。”

  本地著名年轻服装设计师杨福财(Desmond Yang)是这次环球小姐设计比赛的评判之一。吴昕旸的设计让他耳目一新,印象深刻。他说:“民族服装往往千篇一律,鱼尾狮啊、胡姬花啊,但昕旸的作品采用的是新加坡建筑的特点,与众不同。”

  杨福财说:“比赛最重要的是选人才。新加坡立足的基础就是尊重人才。不论是本地人还是移民,只要你足够好,我们就承认你。”杨福财还提到,人们赞不绝口的新航空姐制服,就是由法国人皮埃尔·巴尔曼(Pierre Balmain)于1968年设计的。(王舒杨)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海波】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