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诈骗华人长者花样百出 骗婚常见孤独老人易中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美诈骗华人长者花样百出 骗婚常见孤独老人易中招

2010年09月14日 10: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9月14日电 综合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针对老人的诈欺案件越来越多,每年有数百万老人上当受骗。有调查显示,不分种族和社会经济地位,越来越多老人成为经济诈欺的受害者,每年损失高达26亿元。但针对耆老的财务诈欺是“无形犯罪”,仅有15%的耆老诈欺案受害人报警。这些诈欺案受害者中亦不乏华人长者。

  甜心以结婚行骗 孤独老人易中招

  86岁的卡森(Cliff Carson,化名)在西雅图杂货店购物时,碰到年轻貌美的施嫚(Yana Schinman),33岁的施嫚展开她迷人的攻势,她向卡森嘘寒问暖,搀扶这位年老的鳏夫回到心爱的别克车,并很巧妙地问他的住址。此后,施嫚总是“偶然碰到”卡森,两个月后她让老人相信,她爱上了他。孤独的卡森受宠若惊,他为施嫚租了公寓,给她3万元创业,将爱车也转到施嫚名下。尽管两人没有肉体关系,还是注册结婚,因为施嫚的野心是侵吞卡森的全部财产。但她的伎俩尚未得逞,却被警察逮捕,她涉嫌诈骗另外两位耆老。

  报道援引当地媒体消息指出,大都会人寿成熟市场机构(Metlife Mature Market Institute)报告显示,不分种族和社会经济地位,越来越多耆老成为经济诈欺的受害者,每年损失高达26亿元。但针对耆老的财务诈欺(financial elder abuse)是“无形犯罪”,仅有15%的耆老诈欺案受害人报警。一些受害人从未意识到被骗,而耆老认知和记忆能力衰退,难以为警方作证,使涉嫌骗子从轻判刑。

  负责施嫚案件的公检人员Page Ulrey表示,与家庭暴力和性侵犯罪相比,老人财务诈欺案件的法律执行力度落后几十年。作为健保改革的一部分,今年三月份奥巴马总统签署老人公正法案(Elder Justice Act),希望藉此减少针对耆老的诈欺事件。

  然而,针对耆老的财务诈欺可谓防不胜防,成年子女、朋友、护理人员、邻居或法律、会计和财务专业人员都可能利用耆老的弱点,盗用他们的钱财,像施嫚这样的“甜心诈骗”(sweetheart scams)案件也日益增多。

  专家建议,子女应关注老年父母的财务状况,留意耆老是否有异常行为,譬如不付账单,购买大宗物品,从银行账户大量提取现金,改变遗嘱受益人,银行和信用卡账户增加新用户,不必要的房屋修理,贵重对象失踪等。

  针对华人骗术花样百出 骗婚和护理员诈欺最常见

  前不久,纽约长岛纳苏郡62岁的陈女士收到多封“神秘顾客”(Mystery Shoppers或Secret Shoppers)招聘邮件,发信人称代表全美大公司寻求消费者检测公司服务质量。刚被一家超市解雇的陈女士找工心切,申请做西联汇款神秘顾客,并按邮件要求填写个人资料,包括姓名、年龄、住址、婚姻状况和能否很快兑现支票(check)或汇票(money order)。

  陈女士很快收到联邦快递邮件,里面包含2000元汇票,发信人指示陈女士尽快存入银行,等到第二天再全部取出,自己留20%即400元作为报酬,其余的要到指定的西联汇款寄给一个英国账户,完成交易后只需再填一份西联汇款的服务评估表。陈女士心中窃喜找到理想工作,发信人对她的工作效率也颇为肯定,并寄来第二份任务,这次汇票为6000元,陈女士按比率可领到1200元,兴奋过度的她不疑有诈。

  幸亏儿子周末来探望母亲,聊天中发现妈妈找到新工作,觉察妈妈中了圈套,成为越来越多针对中老年人财务诈欺的受害人。等到周一儿子陪陈女士去银行说明情况,被告知银行需要七天左右才能确认汇票是否伪造,而一旦汇票有假,她自己账户不仅损失1600元,还要付60元跳空支票费,而这正是陈女士买教训的代价。后来陈女士报警,但警方表示跨国寄钱无法追讨。

  美国耆老财务诈欺案件不断上升,像陈女士这样轻信邮件骗局的华裔不算多,但针对华裔耆老的诈骗术近来也花样百出。纽约华策会福寿老人中心主任王能表示,会员中不时有人收到中彩票或乐透骗局,近来则有更多骗子声称挖到宝(银元、黄金、80年前国债券),并表示自己是非法移民或急着回国,想廉价转让给耆老。

  华裔律师海明则表示,华裔耆老诈欺案件最常见的是骗婚和护理人员诈欺,但骗婚案件曝光率高,大多耆老多要求对方签署婚前协议,保护自己辛苦积攒的财产,而最难防范的是护理人员诈欺。更有甚者,有的护理人员整天对耆老进行洗脑,借机敛财。海明说,有一位华裔耆老在护理人员的陪同下,到律师事务所要求订立遗嘱。老人家称,儿女不孝顺,日常生活靠护理人员照顾,要把财产留给护理人员。海明说,虽然不排除一些老人确实真心感激护理人员,但很明显这位护理人员在操控老人言行,他因此建议老人再冷静思考,订遗嘱前应尽量与子女先商量。

  纳苏郡陈女士对自己轻信“天下掉馅饼”感到懊悔,但吃一堑,长一智,她意识到与成年子女沟通的重要性,“避免以后做更胡涂的事”,她说。

  五类骗术要警惕 子女与老年父母需保持沟通

  全美针对老人的诈欺案件越来越多,据今年6月份由投资者保护信托(Investor Protection Trust)进行的调查显示,65岁以上的美国人中,近五分之一约730万人成为“不当投资、不合理收费以及明目张胆财务诈欺的受害人”。商业信誉局(Better Business Bureau)近日公布针对耆老的五类诈骗术,并提醒子女与老年父母保持沟通,掌握耆老财务动向。

  抽奖和彩票欺诈。通常情况下,受害人收到彩票或抽奖活动中奖信件,指示被害人将收到的支票存入自己账户,然后提取部分寄回公司,用来付税或支付行政管理费用。虽然最初的支票金额将显示在银行账户,但等银行确定支票属于伪造,便会将这笔钱勾消,受害人往往损失数千美元所谓税费。

  联邦医疗保险诈骗。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制度比较复杂,诈骗者会寻找一切机会利用其中的混乱诈骗耆老。通常的情况是,诈骗者宣称是联邦医疗保险工作人员,要求耆老提供Medicare、联邦医疗补助(Medicaid)、社安号、信用卡和个人银行账户。诈骗者会编造各种理由,譬如谎称耆老的Medicare有错误,或利诱耆老参加电话调查以获得免费医疗产品或处方药计划。商业信誉局表示,怀疑Medicare欺诈的耆老可联系当地警察或致电800-HHS-TIPS。

  丧亲诈骗。骗子往往会设法对刚丧失亲人的耆老下手,最近的一个案例是,俄亥俄州的母女大盗通过讣告来寻找下手目标,她们打电话给寡妇或鳏夫,声称他们的配偶有未偿还债务,需要立即支付。受害人被要其提供一张空白支票或信用卡号。商业信誉局建议,如果不确定过世亲属是否欠债时,应要求追款人提供书面文件。

  专业人员诈欺。虽然许多诈骗者藏在暗处,但一些骗子可能会明目张胆在耆老家门口招摇撞骗,技术人员、承包商、房屋清洁工和其它服务人员看到只有耆老在家,会夸大问题或以安全理由漫天要价。

  投资与工作机会。诈骗者向耆老承诺比较容易赚钱的机会,是那些希望能补充退休收入的耆老上当。这类骗术要求耆老投资,承诺短时间可获得丰厚回报,或提供耆老在家赚钱机会,但前提是先交钱买材料。(崔芳)

参与互动(0)
【编辑:陆春艳】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