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二埠市为排华致歉:既是道歉更是对华裔贡献表彰(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加二埠市为排华致歉:既是道歉更是对华裔贡献表彰(2)

2010年09月20日 09: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市议员哈珀:过错亟需纠正 提议建和解纪念碑

  动议二埠与华社和解的市议员兼多元文化谘询委员会主席哈珀(Bill Harper)表示,二埠是个多族裔和多元文化的城市,三成居民都是移民,未来十年更会增至四成。在建构多元文化社会、欢迎各族裔到来的同时,绝不能逃避过去的历史问题(包括歧视华人史),只有纠正过去,才能够迎向未来。

  2009年5月21日,当朱伟光向二埠市议会发出电邮,列举二埠及卑诗省政府过去不公对待华人的历史材料,并建议市府与华社和解。两个月后的7月13日,二埠市议员哈珀动议市政府并通过相关议案,启动与华人和解进程。

  市议员哈珀承认,过去的二埠,对华人偏见无处不在,在非华裔居民中根深蒂固。市府职员在研究报告书发现,市府确有极多歧视华人的行径,包括规定凡投得市府工程的合约商,不能聘请华工。而且,当年在市府里面的反华人声音此起彼落。

  哈珀认为,过去的过错亟需纠正,才能让过去与今天接轨,得以在二埠建立多元文化的社会。他说,这个社会包括华人社区、菲律宾人社区,以及罗马尼亚人社区等,族裔之间平等生活,共享社会成果。

  除了20日市政府向华社正式道歉以外,哈珀透露,市议员将会建议在二埠海滨公园(Waterfront Park,亦即昔日华埠位置)设立一座和解纪念碑;并在二埠中学(即华人坟场遗址)竖立纪念碑;又拟把华人历史写进学校教材。他说,当局续与华社对话,以及在研究本地华人历史时,注意加进华裔角度。

  两功臣为和解定调 市府曾支持向联邦提排华法

  很多人可能忽略市府的资料整理人员,也是达致道歉决定的幕后功臣。二埠市府高级规划师谢维尔(Stephen Scheving),和二埠参考图书馆管理员特恩布尔(Wendy Turnbull),正是默默付出的关键人士。正是他们从历史记载,包括市议会会议纪录、当年报纸及各类书籍中,把涉及二埠市府歧视华人的证据辑录下来,写成长达93页的历史考察报告书,呈交市议会,成为今次和解的有力文献依据。

  谢维尔对二埠历史了如指掌,他花上数月,翻阅1860年至1926年间二埠市议会的会议记录,找出259段与华人有相关记载,不少涉及歧视华人的讨论或议案,好像1913年,市议会通过法例,要求与政府有合约工厂不得聘用华人;1923年,又通过决议,支持向联邦提出《排华法》的二埠国会议员麦夸理(W.G. McQuarrie)。《排华法》通过,二埠华人陆续迁出,至1931年,该市华裔剩下561人。

  至于特恩布尔,则花了100个小时翻阅报纸及的书刊。她指出,从二埠开埠(1859年)至1892年间,即二埠首次出现经济衰退之前,主流报纸对华人言论虽间有批评,整体上作正面报道居多。到20世纪初,尤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二埠英文报纸的排华论调趋向明显,随后对华人采敌对舆论情况更是一面倒。市府当时是排挤市内华人的急先锋。

  特恩布尔说,他们撰写的历史考察报告,只集中二埠市议会角度,资料也来自白人社会及传媒。她希望今后有熟悉中文的人可从中文文献探讨二埠华人受歧视问题,以补充这份报告的不足。

  市府职员斯塔克:20日仪式既是道歉 更是对华裔的表彰

  过去18个月以来,统筹二埠和解过程的市府高级规划师斯塔克(John Stark)表示,今次和解并非出于经济考虑,也不是经过精密计算,而是回应史实之举。20日的道歉仪式,除向华社道歉,更多是表彰华裔对二埠所作贡献。

  斯塔克说,20日黄昏的道歉仪式,安排在市府大会议室举行。届时,市长赖特与市议会议员当然出席,还邀请了多个华人组织代表。但由于华社未有一代表性组织,赖特只会宣读道歉声明,而非向特定组织作出道歉。

  有人怀疑二埠与华裔和解纯粹出于经济考量,包括与中国贸易,斯塔克予以否认。他指今次和解无先例可援,也非经过计算的行动。去年加和会创办人朱伟光提出和解建议,市府开展历史研究并发现证据足够,就通过向华社道歉议案。

  斯塔克指出,他们集合市府、图书馆及历史档案馆职员的力量,花时间翻阅1860年至1926年间的市议会纪录、报纸、书籍及其他资料,整理出一份报告,证实市府过去在就业、市政措施及公共事务等多方面,确实长期歧视华人。

  “这次研究的重要性,是可以让公众看到早期华人受歧视史实,以及华人所作出的贡献,这是十分重要的。因此,20日的仪式既是道歉,也要表彰华人贡献。”斯塔克认为,今次事件可显示,二埠市议会是个进取的议会,议员愿意自我纠正过去的过错。(冯瑞熊)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媛媛】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