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文化改变欧洲“偏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让中国文化改变欧洲“偏见”

2010年10月18日 09: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0月18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10月15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中国再次将本国“文化大餐”送到欧洲国家门口,历时一年的意大利中国文化年活动10月7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拉开帷幕。此后,音乐会、戏剧、展览、民间艺术、论坛和研讨会等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将在意大利各地陆续展开,全面展示中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当代文化艺术的迷人风采,介绍中国在历史、文化、经济、科技、教育等各领域的发展。

  文章称,这是中国政府继在法国和俄国举行的“中国文化年”之后,在欧洲举行的又一东西方文化对话活动。2003年和2007年在法国和俄国举行的“中国文化年”,向欧洲人呈现许多人难以想象的中国,在当地引起很大的反响。

  如今,文化交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愈来愈突出。文化交流是心灵对话、感情沟通。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有助于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政治、经济关系的协作与发展。正如中国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时称,“中国文化年走进罗马、米兰、威尼斯等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必将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使中意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更加充满活力地向前发展”。

  据悉,中国政府已在法国、比利时、德国、瑞士等地举行多次文化艺术展览,今后,将会出现越来越多此类“中国文化年”活动,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化和艺术。

  显然,这个由政府主导的文化活动具有公共外交的战略含义。文化交流既是国家间关系的最基本层次,也是最高层次。在全球化的当下,中国需要走向世界,中国的稳定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当然,这也要求世界需要了解中国。外界如何看待中国崛起,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发展的未来。

  古老的中国经历内忧外患,尽管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自强图新,焕发出思想的活力,外界也只是较多地从经贸角度考察中国。而以揭露问题和批评为主的欧洲媒体在报道中国时并不重视客观全面,受此影响的不少欧洲民众仍用停留在过去的眼光看待中国,并未从中国的发展看到时代精神的勃发。

  文章指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令世人瞩目,更引发国际社会“中国威胁论”的忧虑。中国除要用强有力的事实来回应这些无稽之谈外,更应该注重用文化交流的手段,用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用中国人民宽广博大的胸怀,用洋溢着东方神韵的哲学和智慧,化解西方偏见带来的矛盾,向外国主流社会和公众介绍一个真实、客观的中国。这亦是中国文化年举办的意义所在。

  当然,要想真正改变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了解与认知,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了解、接受不同的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除举办“文化年”文化交流外,通过文化贸易输出文化产品,是文化走出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翼。当然,这不仅需要政府主导,更需要民间的努力,尤其是住在国华人华侨更是大有可为。

  在世界热议“中国奇迹”与“中国模式”之时,今天的中国文化已具备“走出去”的能力。这一切为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国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促进东西方文明对话、化解偏见提供前所未有的契机。

参与互动(0)
【编辑:史词】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