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拾贝惨案华工头骨被发现引关注 催生新法出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英拾贝惨案华工头骨被发现引关注 催生新法出台

2010年10月27日 15:34 来源: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近日报道,英国一渔民今年7月在兰开夏郡海岸莫克姆湾附近发现一人类头骨,经DNA鉴定,确定为2004年“莫克姆湾惨案”中罹难的23名华人黑工之一。当年,该惨案在英国社会引起很大震动,政府也随即出台相关法律,以规范用工市场,打击黑工。如今,遇难者遗骸被发现,使人们的视线再度聚焦英国黑工问题。

  海滩惊现遇难者头骨

  今年7月10日,英国渔民史蒂夫·克拉克在兰开夏郡莫克姆海湾边缘的锡尔弗代尔附近发现了这枚颅骨。他说:“我在沙滩上看到貌似假牙的东西,想捡起看个究竟,不料却好像被啥东西粘住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将周围的沙子挖开,结果发现了一个很小的颅骨,牙齿完好无损,死者显然很年轻。当时我就想到了4年前的‘莫克姆湾惨案’,这或许就是其中一名遇难者。”

  英国兰开夏郡莫克姆湾盛产贝壳,吸引了不少人到当地拾贝谋生。然而,此处海湾潮水变幻莫测,有时会迅速上涨,对不熟悉海潮情况的外来者尤其危险。2004年2月4日,一群到英国务工的中国人在拾贝时,被突然上涨的潮水吞没,其中23人被卷入大海丧生,酿成震惊世界的“莫克姆湾惨案”。事发后,英国警方找到了21名遇难者尸体,并于2004年11月运回中国。当时仅剩刘芹英与另一名遇难者董新武(音)的尸体没有下落。

  据兰开夏郡警方网站公布的消息称,此次发现的头骨,经英国皇家普莱斯顿医院多项DNA检测证实,属于37岁的女遇难者刘芹英。死者37岁的丈夫许玉华也在该次惨案中不幸丧生。

  10月20日,英国警方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与拾贝溺水事件相关的细节。这一灾难事件是兰开夏郡警方10年来处理的最大刑事案件。高级警官米克·格拉德维尔表示,英国有关人员已经前往中国转交刘芹英遗骸,并将调查结果告知死者的亲人。

  夫妻俩同时遇难时,他们惟一的儿子许周(音)才13岁。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此前由于未发现尸体,许周对于母亲是否真的罹难一直心存怀疑,但如今残酷的现实彻底打消了这个孩子的希望。目前许周居住在福建莆田市江口镇。

  2004年案发后,英国警方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大规模调查。他们发现,当年年初,华人工头林良仁与其同伙招募了70多名华人在莫克姆湾拾贝,后来遇难的23人年龄在18至45岁之间,全都是偷渡到英国的非法劳工。他们所持的拾贝许可证均为林良仁等人伪造。

  当地法庭于2005年9月审理了此案。林良仁承认,他向拾贝者提供工具,每袋蛤付给拾贝者8英镑(1英镑约合10.5元人民币),而自己每袋出售得20英镑,每天可获利100英镑。林良仁已因过失杀人罪被判入狱14年。

  惨案催生新法出台

  “莫克姆湾惨案”暴露了英国廉价劳工黑市问题。为了规范拾贝行业行为,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英国随后出台了《2004雇主许可法》。这项法律规定在英国的所有农业及拾贝业从业雇主必须取得合法许可证,雇员也必须持证上岗。比起英国之前的劳动法,该法律条款更详细,惩罚力度也更大,比如,禁止雇主以克扣薪水的方式惩罚雇员;禁止雇主在未经雇员许可的情况下,擅自互换雇员;雇主必须保留每一位员工的用工记录等等。无证非法从业者将面临10年监禁的处罚,与非法雇主有业务往来者也将坐牢51周(4年3个月)。

  根据该法案,英国雇主管理局(GLA)应运而生,专门负责处理农业和贝类行业的劳工管理相关问题。

  如何处置黑工让政府两难

  近年来,英国政府不断加大打击非法移民和黑工的力度,同时收紧了移民政策,但非法移民问题依旧严重。据伦敦经济学院估计,2007年住在英国的非法移民为72.5万人,以此推算,目前英国的非法移民人数接近75万。这些非法移民中有偷渡者,有签证到期滞留者,还有申请政治庇护没有得到批准的人。

  对于如何处理非法移民,英国政府也很两难,一方面由于非法移民大多数“打黑工”,政府不能从他们的就业中收取所得税,同时,黑工也常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若将他们统统遣返,需要大约34年的时间和近90亿英镑的费用,这让英国政府难以接受;如果特赦非法移民,允许其合法居留、工作和纳税,那么据英国“公共政策研究所”估计,他们每年将为英国创造约10多亿英镑的额外税收,然而这样一来,又会鼓励更多的人设法偷渡进英国,加剧非法移民问题。目前,这场关于非法移民的争论,仍在英国政党和社会学者间进行着。(徐澄)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海波】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