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曼哈顿唐人街:华裔“纽约客”的心灵港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美国曼哈顿唐人街:华裔“纽约客”的心灵港湾

2010年10月29日 09:0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按惯例,曼哈顿唐人街在中国农历春节举行传统的舞狮表演。新华社发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把他送到纽约;如果你恨一个人,也把他送到纽约。”简单两句话,道尽海外游子漂泊打拼的甘苦悲欢。上世纪90年代,这句《北京人在纽约》的台词一度风靡华人世界。其实,无论华裔“纽约客”们如何行色匆匆,纽约华埠又经历了怎样的兴衰变迁,有一座港湾始终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它就是拥有120年历史的纽约曼哈顿唐人街。

  中华文化的“桥头堡”

  曼哈顿唐人街是旅美华人在纽约的第一个落脚点。中国近代战火纷飞,不少华人出国谋生。据统计,仅1850年,美国境内的粤籍移民便有3万人之多。他们采矿、伐木、铺铁轨,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以养家糊口。然而风云突变,经济危机爆发,美国政府将失业率激增的祸因归咎于华工拥入,于1882年签署了《排华法案》,大批华人被迫迁徙至美国东海岸地区。8年后,曼哈顿唐人街初告形成。

  由于首批居民大多来自中国南部沿海,粤语俨然成了曼哈顿唐人街的“通行语言”。虽然街区后经百年变迁,文化日趋多元,但“唐人街华人讲粤语”的印象还是在多数人心目中根深蒂固。美国本土影视作品中,操一口绵软流利粤语的华人角色比比皆是。凭借强大的文化凝聚力,曼哈顿唐人街将原本位于周遭的犹太区与波多黎各区逐渐吞并;随着旅美华人队伍的壮大,更在纽约市辐射形成另外3条唐人街。可以说,曼哈顿唐人街是中华文化在纽约的一座“桥头堡”。

  勾起乡愁的“应有尽有”

  “在国外呆久了,最怀念的就是中国的那些调味品。它们的味道让我想家。”一位中国留学生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不过无须担心,你朝思暮想的东西在曼哈顿唐人街都能找到。随便走进一家超市,货架上原汁原味的酸话梅、五香豆简直让人怀疑是否身在他乡。传统糕点、中药材、水果、海鲜均有专门的露天摊位经营。街边中餐馆招牌灯箱鳞次栉比,一到夜幕降临,红彤彤的灯笼映衬熟悉的方块字,令中华儿女浑身暖意融融。

  除了勾起强烈乡愁的食品,曼哈顿唐人街提供的“精神食粮”也颇令人惊喜。周末街上人潮如织,乡音悦耳。信步走过,不难在随处可见的报亭里发现中国知名报刊与美国华文刊物。开车时,收音机里传出的是熟悉的、偶尔夹杂着方言栏目的中文广播;晚上回家打开电视,中文频道里赫然满是黑头发黄皮肤的身影。“在美国,只有大型唐人街如曼哈顿,才有这样绝妙的氛围。”一家华文媒体曾评论说。

  乐观自豪的“龙的传人”

  曼哈顿唐人街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毗邻百老汇与华尔街,距纽约市政府仅一箭之地。优越的地理环境不仅为街区带来了商机,更为纽约华人社团的爱国活动提供了完美的场地。每年中国国庆节前夕,曼哈顿唐人街就会变成红旗的海洋。爱国华侨从周边地区蜂拥而来,在街区中心举行升旗庆祝仪式。年轻的父母们带来孩子,在映着阳光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之下,教他们领略那份龙的传人的喜悦与自豪。

  由于距世贸大厦原址较近,“9·11”事件之后,曼哈顿唐人街的部分入口街道遭封锁,客源受到了较大影响。据悉,仅街区制衣业便先后有100多家店铺倒闭,数千名华工因此失业。然而坚强的华裔“纽约客”们却对未来充满信心:“让我们借机挥别过去,迎来焕然一新的唐人街。”在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佳节,街区的庆祝活动非但没有萎缩,反而愈加兴旺。那在喧天锣鼓中狂舞的锦狮,仿佛预示着曼哈顿唐人街的明天会更好。(杨子岩 周宇宁)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海波】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