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美中期选举候选人奇招拉票 400万华人选民"抢手"

2010年11月04日 10:10 来源:上海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400万华人选民“很抢手”

  11月2日,美国迎来中期选举,民主党与共和党的竞争依旧处于白热化状态。自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华裔参政成了美国政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各州大大小小的竞选中,华人参政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时值中期选举,华裔候选人再次闯入公众视野,华人选民也日趋受到主流政客的青睐。

  “我们会理智投票”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在美华人觉得底气足了,他们在美国主流社会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400万华人选民手中的选票成为两党争夺焦点之一。尽管两党获取华裔选民的工作可谓是各出奇招,但众多华人表示,“我们会理智投票。”

  马萨诸塞州州长派区克在一次与亚裔支持者联合举办的昆市“城镇会议”上用亚裔各国语言问好,以便拉近与亚裔选民的距离。纽约州竞选检察长连任的联邦参议员鲍克塞日前请来华裔商务部长骆家辉站台助选。还有部分州候选人员甚至为自己取了中文名字,以便拉取华人选票。

  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华人聚集最多的地方,自然也成为政要拉票的重点人群,华裔的选票在一定程度上能左右最终结果。

  本次加州共和党州长候选人、eBay前首席执行官梅格·惠特曼就不遗余力地争取华裔选民,并在当地电视台播放汉语广告。不过,不少华人认为,她这样做反而费力不讨好。

  加州华人任华对候选人的这种拉票行为极为反感。“一次两次还可以,次数多了就失去新意,何必浪费这么多,不如实实在在地制定相关政策来服众。”任先生表示,“我的票会投给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一个卖弄中文的小丑。”

  “虽然华人选民以往也受到重视,但远不如现在这么抢手。我们会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权利,而不是被一些哗众取宠的候选人利用。”纽约州华人于江力说,“现在美国各州均呈现拉拢华人选票的举动,起中文名、发放中文资料等,我们心里美滋滋的,但还需理智对待。”

  “支持华人参政没得说”

  华人经过多年努力为自己争取到选民权利,并不断角逐美国政界中的席位,这让长期在外艰难打拼的华人备感欣慰。华人群体日益受到主流社会关注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记者在与众多旅美华人交谈中了解到,他们对华人参政大多持支持态度。在以往的选举中,都会将选票投给华人候选人。他们普遍认为,华人参政后能正确表达华人心声,这是对当前生活状况及未来发展的有效表达。

  不少华裔选民表示,随着华人选民的年轻化,他们能准确有效地实施投票,以往的一些废票大幅减少。可见,华人会将手中的投票权利发挥到极致。

  “骆家辉、赵美心、吴振伟,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让我们华人振奋。”旅美华裔吴俊强说,华人参政是华人民众力量的提升,这将为华人在主流社会争取到更多的权益。

  “华人选民手中的一票并不是可有可无。与其抱怨自己是少数族裔处于边缘化地位,不如有效利用选题,把自己的意愿用选票表达出来。理所应当先投给那些最直接代表华人权益的华人候选人。”吴先生一家有时还会义务为一些华人候选人做宣传工作,并带动了部分当地人参与。

  俄勒冈州华裔众议院吴振伟表示,不管是自己参加竞选,还是投票支持其他华人,华人都应积极参政,“非常期待有朝一日会有一位华裔美国总统诞生。”

  吁请两党打好中国牌

  每逢美国大选之际,中国话题总被搬上台面,这次中期选举也不例外。眼下民主党和共和党为此打得热火朝天,对华政策也成为他们拉票的有效途径。

  “中国已不同以往,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将直接影响美国各方面。”美国一大学国际关系研究员说,两党必须制定有效的对华举措,才能改变民众意愿。

  该研究员表示,中美关系改善将成为历史发展潮流,只有共同进步才能推动未来经济发展。无论哪个党派当选,都不会给未来中美关系带来大的动荡。

  而对于众多旅美华人来说,他们也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入到对华政策上。加州华人任华认为,实施正确的对华政策不仅能改变当前民众的投票意愿,还能得到400万华人的认可,而相关政策要符合实际,信口开河,最终遭殃的是自己。

  “对华政策不仅有利于美国各项发展,同时也给华人发展带来辅助动力。虽然当前探讨的主要集中在内政、就业等方面,但如果理性分析中美关系发展,将会为双方都带来更大效益。”任华说,华人关注的人民币升值问题会成为任何一党执政期的重点,如果不能制定互惠互利的政策,各种情绪的滋生可想而知。

  部分华人则表示,他们认同中美关系改善带来的实惠。两党推出的对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拉票,但真正实施将存在困难。华人选民应透过政策看举措,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

  本报记者_彭卡 特约通讯员_高一 见习记者_刘浩 发自纽约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海波】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