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加媒炮制“亚裔占大学”论 华社斥报道存种族偏见

2010年11月12日 09: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1月12日电 综合加拿大《明报》报道,加拿大时事周刊《麦克林》(Maclean's)杂志和《多伦多星报》10日同时分别报道,批评亚裔家长强迫子女一定要上大学,矛头直指华人家长,《麦克林》杂志的文章标题更指加国一些大学“太亚洲化”。对此,加拿大平权会强烈谴责两媒体的报道,指其文章有“种族定型”嫌疑。

  文章称加国某些大学“太亚洲化” 亚裔学生只会争高分

  《麦克林》杂志的文章标题指加国一些大学“太亚洲化”,受访的两名白人中学生说日后不会选读多伦多大学,由于那是“亚洲人大学”;受访的中学辅导员又指亚裔学生只会争取高分成绩,其他什么都不懂。

  《麦克林》杂志指出,许多大学日益增加的亚裔学生,已经引起某些非亚裔学生的不满,甚至某些大学的行政人员也开始关注其学生的人口统计组成。

  该文章中访问的两名白人女中学生说,“亚洲人大学”太过注重成绩,令一些学生追不上,或要放弃所有娱乐去读书,故不少白人学生避之则吉。

  她们说:“白人学生会去皇后大学﹑西安省大学或麦基尔大学!”

  文章中受访的卑诗大学华裔毕业生说:“参加大学毕业礼时,竟有白人女子向我指控亚洲移民抢走加国大学的学位,令她儿子无机会进大学!”

  受访的中学辅导员说,亚裔及白人学生是两类人,前者选读国际较有声望,以数学﹑科学及商科著称的大学,例如多大﹑卑诗大学和滑铁卢大学等。后者则喜欢选读较多交际活动﹑运动出名和较适合寻找自我的大学。

  多伦多教育局的纪录显示,发现70%东亚移民学生进大学;欧裔有52%; 来自加勒比海的则只有12%;土生学生有42%进大学。

  与此同时,《多伦多星报》以《麦克林》杂志的报道借题发挥,指华人社区现在也开始指责某些华人家长强迫自己子女要上大学,学习自己并不感兴趣,或者没有天赋的课程,最终以退学收场。

  文章指出,有些孩子对考进这些例如工程﹑医科﹑商科等课程后变成毫无兴趣,而且没有做好准备,他们最后退学、考试不及格、因作弊而被罚停学,或者患上抑郁症和急性焦虑症等。

  该社区组织提醒华人家长,就算其子女看起来得到足够高分进入大学,他们会缺乏独立性和社交技巧,不易在大学生存。

  平权会谴责“亚裔占大学”论 斥报道“种族定型”存偏见

  平权会10日强烈谴责《麦克林》杂志和《多伦多星报》的报道,指《麦克林》的文章有“种族定型”(stereotype)嫌疑,其中受访者的言论带种族主义 (racist)。又指《多伦多星报》的文章,将1个华人教育讲座歪曲或断章取义(twisted),好象只有华人家长才望子成龙。

  全加平权会总干事黄煜文表示,他们感到《麦克林》杂志文章的最大问题是以大学“太亚洲化”(Too Asian)作标题,难道亚裔背景就不是加拿大人?当被问及是否属种族主义时,他细想后说:“肯定是‘种族定型’!”

  他说,首先,华人学生无霸占某些大学,他们要达到某个分数才会获得取录。其实多大也有不少白人高材生。

  黄煜文说:“难道白人家长不希望子女能上大学?难道找不到强迫子女读大学的白人家长?”

  他指出,该文章的其他问题是作者主要寻找支持其论点的受访者,报道指华人学生读书太勤力,但少交际。那么是否同时反映白人学生懒,娇生惯养?

  他又不同意受访白人女学生说,皇后大学﹑西安省大学及麦基尔大学才是白人读的大学。黄煜文认为,那些大学也甚为多元化。

  他说,上述事件令他想起1979年 CTV电视台W5时事杂志的报道,指外国学生霸占了加国绝大部分大学学位,镜头集中影华人学生。但那属偏见报道,因那些外国学生,其实大部分是本地的亚裔国民。当时经过华社大声抗议之后,该电视台才作出道歉。

  平权会多伦多分会总干事麦达宁说,上述煽情文章令人感到亚裔人与白人对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又令人感到亚裔人抢走本地人的学位,后果会极之严重。

  他认为,该文章将亚裔学生塑造成读书机器,其他什么事也不做。难道白人学生懂享受校园生活,亚裔学生就不懂?

  刚刚大学毕业的华裔学生卢恒轩说,文章说亚裔学生自己“埋堆”,不愿与白人学生交往,但白人学生愿意与华人学生交往吗?他感到该文章不将亚裔视为加拿大人。

  黄煜文说,《麦克林》杂志10日曾主动与他接触,谈论该文章的问题,但现时仍不知双方将有何行动。

  多伦多公校教局研究部统筹丘绮雯:《星报》报道断章取义

  《多伦多星报》以“亚裔学生被迫入大学为题”刊登了一篇报道,当中除采纳了《麦克林》杂志一篇有关大学校园“太亚洲化”的文章外,亦引用了多伦多公校教育局研究部统筹丘绮雯的部分访问内容,丘刚于上月中举办了有关家长如何帮助子女选择出路的研讨会。但丘澄清,两个是截然不同的题目,将两者混为一谈是她意想不到的。

  万锦市“燃动青年”(Across U-hub)于10月中举办一个题为“条条大路﹑成功之道”研讨会,丘绮雯为研讨会筹委会主席之一及讲者之一。

  她表示,举办研讨会的目的,是让华裔家长认识,读大学并非子女迈向成功的唯一出路。

  相反,家长应该认识及协助发挥子女潜能﹑兴趣及天份更重要。她强调要为子女提供一个全人及全面教育。

  的确,根据教育局于2006年及2008年向中﹑小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期望子女进入大学的亚裔家庭高达85%,相较白人家庭的59%为高。而亚裔家长没因应子女的兴趣﹑潜能,只期望子女入读大学,令这些学生在大学内遇到各种如精神抑郁等问题,亦是事实;而且这情况亦有恶化迹象。

  然而,这绝非意味着亚裔学生不值得进入大学。丘绮雯说:“如果值得入学的话,便可以入大学,不是(亚裔)应唔应该入大学的问题。”

  丘绮雯指出,报章报道将访问内容与杂志文章混为一起,可能会引来外间误会。但她强调,“两个(研讨会的目的与文章议题)完全是两回事”。

  在该报道中引用另一名讲者——多伦多大学社会学教授方伟晶亦认为,“有关报道不够全面”。

  他指出,研讨会的目的是让家长明白,不同途径亦可帮助子女踏上成功之路,主办单位亦邀请了不同的演讲者分析当中利弊,但报章报道则忽略了当中的正面作用。

  而《麦克林》杂志有关大学“太亚洲化”的文章,方伟晶也认为,杂志不必太过强调大学太多亚裔学生的问题。除因欠缺大学内华裔学生的统计数字外,亦考虑到“始终华裔学生有能力入大学,并不是问题”。

  至于“燃动青年”行政总监黄凤玲亦称,期望子女得到适当教育,不独出现在华裔家长身上,其他族裔家庭亦有相同情况。他们举办研讨会,只是希望家长明白到学校分数不代表一切,青少年的社交生活﹑表达能力等都不容忽视。

  “(但无论如何),华裔学生能晋身大学,是代表一种成就,亦代表得到社会认同,是值得骄傲的。”黄凤玲说。

  约克区华人家长会统筹萧振华:华裔迫子女读大学仅属个别

  本身有两名女子的约克区华人家长会统筹萧振华,针对华人家长要求子女进入大学,认为那只属个别情况。以他自己或所认识的朋友为例,都不会强迫子女进入大学。

  “做父母当然尽量栽培子女,子女能入大学固然最好;否则,只要能学得一门技能,亦无不妥。”萧振华说。

  相反,他亦遇到一些非华裔家庭,常谈及如何帮子女铺路升读哈佛。

  针对亚裔学生不爱与非亚裔学生交往,萧振华表示,自己的子女并没出现类似情况。他认为,土生土长的华裔学生不会只限局于华人的社交圈子,至于其他族裔的朋友比例高低,很视乎所住社区的族裔比例。

  不过,他认为,新移民家庭的学生可能基于语言障碍问题,会较多与同族裔的学生交流,而这些学生同时要应付语言问题及功课压力,还有家庭的适应能力,都可能比较难融入主流社区。学校及政府都有责任帮助这些学生适应环境。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媛媛】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