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纽约华人经济角色日重 "外来客"渐成繁荣经济主力

2010年11月19日 09: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法拉盛街头一派繁荣景象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11月19日电 李先生80年代亲属移民赴美,带着一双年幼儿女,由于在国内的专业到美国后百无一用,42岁的他在衣厂找到一份工,就是《北京人在纽约》里王启明拉的那种衣车。90年代,他和妻子小有积蓄,在法拉盛北方大道更北边,花6万美元买下三室一厅的公寓,当时这里人烟稀少。如今他的儿女,一个做了律师,一个做了会计师。而他这栋公寓房的价格也已翻了好几个跟头。

  据美国《侨报周末》报道,退休后的李先生,几乎每天都会到法拉盛走一趟,在图书馆看报,约老朋友餐馆小聚,他时常感慨,法拉盛之繁荣、人气之旺,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呀。李先生的移民生活轨迹,纽约的华人应该不陌生,它是华人新移民生活的缩影。不过有谁知道,正是他们,这些各族裔的新移民,才是这座世界首都活力的动力和源泉。

  “外来客”活力无限 华人成纽约多地经济发展“主力军”

  今天,在法拉盛,曼哈顿中国城,甚至是正在慢慢兴起的布鲁克林第八大道,无庸置疑华人移民已经成为这里的“主力军”。有人开玩笑地说,法拉盛如果没有华裔移民的迁入,至少还要50年,才能逐渐兴起。对于华人移民在激发经济活力中发挥的作用,纽约市长彭博、市审计长刘醇逸以及纽约市的民选官员都给予了肯定。

  一直以来,纽约都是全球各地人士的通往机会之门。一波波接踵而至的移民在这里相遇、融合,并影响着纽约市的历史及文化。在纽约,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少不了移民劳工的身影。他们填补了这里的许多职位,为这座城市的正常运转做出巨大贡献。此外,他们还投资办实业,一些主要企业也是移民的努力成果。

  如今,纽约市劳动人口中约43%由移民构成,他们广泛分布于各种岗位。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移民推进了纽约市经济的复兴。移民人口的增加超过了本国出生人口的下降,纽约市的总人口数继而升至创纪录的水平。而那些新移民,更为振兴纽约市各大小区做出贡献,诸如中国城、法拉盛、华盛顿高地、康尼岛、艾姆赫斯特、科罗娜等。这些地区都因为移民的不断涌入而出现繁荣的景象。

  因为移民,很多小区增加了大量就业机会。而随收入增加,许多移民拥有住宅成为屋主,进一步强化了他们与纽约市的关系。可以说,移民已经是纽约市近来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在2000年至2008年间,该市的移民劳工人数增长了68%,他们的薪资更是增加近39%,移民对纽约市生产毛额的贡献也上涨61%。这些增幅都超过该市本国出生人口的同类数值。

  繁荣经济作用大 主流商家看好华人市场

  华侨朱立创在法拉盛生活了一辈子。据他讲,当初建法拉盛这个小村庄时,规划仅能容纳数万人,而现在却涌进了几十万人。交通、居住环境等各方面都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上世纪80年代,法拉盛的商业还不够发达,缅街附近的商铺更没有几家开张营业,但是随着华裔移民的逐渐迁入,这里的商业势头开始慢慢兴盛。

  他说,那个年代,法拉盛地区很多华人多是靠打工的薪酬维持生活,而后来很多精明的华裔开始在缅街附近购买楼盘地产,做起了小生意。据了解,80年代,法拉盛一套一室一厅的住宅只需要2万美元左右,90年代升至5万,到了现在居然要10多万,甚至20万。正是法拉盛的经济繁荣,促进了楼宇价格的不断上涨。

  过去经常参与法拉盛都市计划工作、现任华埠共同发展机构行政总监的陈作舟也表示,皇后区经济发展局曾经公布过一份由圣约翰大学经济学教授所做的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近年来皇后区经济大幅成长,要归功于包括华裔在内的亚裔群体,他们在该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华裔的中小企业主贡献更是显著。

  陈作舟认为,有钱的地方就会有银行,银行密度高也就意味着这个区域的经济实力雄厚。虽然银行增多会加剧竞争,但也会间接让消费者受惠。纽约市议员顾雅明也表示,由于华裔在内的亚裔群体存款率高,近年来银行纷纷进驻法拉盛地区,包括汇丰银行、美国银行、摩根大通等主流银行均不敢在此皇后区金融重镇缺席。

  据统计,在法拉盛,方圆半英里之内就有约40家银行,逐渐形成地区性的金融中心。在全纽约,2008年移民的经济活动总产值为2150亿美元,约为纽约市全市生产毛额(GCP)的32%。而且,移民对生产毛额的贡献还一直呈现增长趋势,从2000年至2008年增加了61%。移民家庭收入的中间值从1990年的2万3900美元几乎倍增至2007年的4万5000美元,以近15%的幅度超过通货膨胀率。这项增长让为数愈来愈多的移民拥有自己的住宅。在1991年至2008年间,拥有住宅的移民人数成倍增长,而且在1999至2008年这十年间每年的增幅超过了5%。

  在华裔移民聚集的法拉盛地区,多元化的移民企业甚至带动了整个皇后区的经济,十年来其经济地位不断提高。2004年法拉盛就业人口增长4.4%,而全纽约市只有0.5%。近年来,法拉盛经济更是突飞猛进,先后在小区内建造大型的房地产综合开发项目,如:飞越皇后大厦、法拉盛第一停车场开发案、威力点开发案等。同时包括BJ’s仓储批发大卖场、百思买家电产品商店(BestBuy)等大型商家也都看好华人移民市场,在经济低迷时,进入法拉盛大赚一番。

  华人移民劳工职业状况和影响力不断优化

  纽约市议员顾雅明17岁怀揣着2000美元到美国打拼,从一穷二白到坐拥5家大药房的老板,直至成功当选纽约市议员,成为职业政治家,直接影响经济政策。在谈到纽约华人的职业轨迹时,顾雅明说,纽约华人移民一路走来,一开始只能单纯在经济上从低端向中高端艰难谋生,继而逐步联合政界影响主流社会,再到直接参政在主流社会发声,影响甚至领导经济政策,华人移民劳工的职业状况和影响力在不断优化。

  他接着说道,华人移民的工作层次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期的华人来美想着淘金,但多是做苦工,顶多开餐馆、洗衣店辛苦养家,而指望孩子受到良好教育,长大后成为高收入的律师和医生。他举例说,唐人街有不少老伯开杂货铺,但现在很多都面临生意后继无人的问题,因为他们的子女由于教育背景和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原因,有不少已经不愿接手这些营生,而去另找更体面更高薪的工作去了。

  他认为,第二代移民的职业观念发生了改变,从比较单纯的打工维生变成追求职业认可,向行政与管理层方向发展。

  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超过190万移民在纽约市工作,占全市总劳动人口的43%,并成为许多产业的主要劳工来源,包括:个人服务业、建筑业、休闲餐饮业、制造业,并且为保健及社会服务业提供了半数劳工。

  在皇后区,移民构成了超过半数的劳动力,此占有率比市内其它任何行政区都要大。在皇后区的大部分产业,移民都是最主要的劳工,而移民所占比例最低的地方多为政府和公用事业。在布鲁克林区,移民构成近半数(48%)的劳动力。而且,个人服务业、制造业、休闲餐饮业、保健及社会服务业的大部分劳工都来自于移民。在布朗士(Bronx)区,移民在个人服务业的占有率高达80%,这是各行政区里集中度最高的行业。整体而言,移民在休闲餐饮、零售及批发、制造、建筑、运输、保健及社会服务等行业中都占多数。在曼哈顿,移民在个人服务业、休闲餐饮业和建筑业的劳工中占多数。在斯坦顿岛(Staten Island),移民在总劳动人口中占有四分之一,但并未成为任何产业中的多数劳工。

  在整个纽约市范围内,移民从事的职业非常广泛。拥有最多外国出生劳工的五种职业是护理、精神病治疗和家居保健助理,清洁工和大楼清洁人员,女佣和管家,建筑工人,以及注册护士。移民劳工在多个不同的职业也占有很高的比例。

  尽管许多移民从事的是低薪酬的职业,但在较高薪酬和较高技术性的职业中,移民群体也有不错的表现。分析报告指出,纽约市的化学工程师100%都是外国出生的移民,而外国出生的劳工也在生物医学和农业工程师之中占有71%,在会计师和稽核师中占有40%,在行政主管和立法人员中占有27%,在中小学教师中也占有21%。

  纽约华人职业布局与就业层次的发展过程印证了上面的特点,也见证了华人小区对纽约经济的影响。顾雅明指出,华人移民经过多年的奋斗和历练,体验到政治力量的重要性,于是职业政治家应运而生,而这恰恰又是对城市与小区的经济政策产生影响、做出贡献的一个重要途径。

  顾雅明一直强调移民改革的重要性。他指出,如果能够给符合一定条件的人以合法身份的话,可以免去他们内心的担忧,从而可以更放心地投资,更勤恳地工作。他认为移民改革会给移民劳工以希望,而希望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这不但可以让他们放开手脚做好事情,对城市和小区经济更有承担,更重要的是,这同时是纽约社会的核心价值之一,它使得整个城市充满生机与活力。

  19岁赴美打拼至今已38个年头的华侨朱立创指认为,华人移民职业从餐馆、洗衣店走向各行各业,直至在职业政治领域亦崭露头角,有所作为,的确有了很大优化,但与母国的国际强大地位仍难匹配,与犹太裔、欧裔等在高端职业领域的占比仍有差距。朱立创说,传统华人一般做事低调,往往只埋头苦干,进而忽视了自己的经济话语权。他接着说,纽约社会的华人圈经济比其它很多族裔的移民圈活跃度更高,与母国的经贸来往非常频繁,直接带动小区乃至城市经济的发展。

  纽约移民分布概况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划分,纽约共有55个小区,其中9个小区的移民人口超过总人口的50%。另外还有10个小区,移民的总人口中占有率为40%到50%。

  整体而言,皇后区和布鲁克林区这两个行政区域的移民集中度最高,分别是47%和37%。据了解,纽约市十大移民密度最高的小区分别是艾姆赫斯特/科罗娜地区(68%)、杰克森高地(64%)、阳边/木边(59%)、东福特宝地区(East Flatbush)(57%)、法拉盛/白石镇(52%)、森林小丘/雷哥公园(51%)、本森赫斯特(51%)、华盛顿高地(51%)、丘苑(50%)、康尼岛地区(47%)。

  以上十大小区之中只有一个小区不属于这皇后和布鲁克林两个行政区。这十大小区的移民主要来自中国、韩国、印度、中南美洲、加勒比海等国家和地区。

  十大小区的经济增长比纽约市的其它地区强劲,从2000年到2007年,在这些小区中,企业数量增长了14.8%,速度远超过纽约市的其它地区(3.3%)。大部分的增长集中于员工人数少于20人的小型公司。在同一时期,这十大小区的有酬劳工总数增长了8.2%,而该市其它地区的有酬劳动人口仅增加0.9%。另外,这十个小区的全年薪资总额增加了36.3%,速度快于本市其它地区(32.8%),尽管相比移民多是从事薪酬较低的工作。(邹斌 张凯)

参与互动(0)
【编辑:陆春艳】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