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中餐馆海外谋生需清"老鼠屎" 一店犯规拖累全行

2010年12月11日 08: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2月11日电 据英国《英中时报》报道,英国一些华人老板的敷衍了事造成的卫生问题,一经曝光轻而易举就能抹杀其他餐饮老板经营多年的成果,拖累了英国整个中餐业的名誉,害得严格管理的中餐老板也被泼“卫生污水”,真可谓是百口莫辩,有苦难言。

  《每日邮报》网站12月3日头条:英国埃塞克斯郡内一家名为Dragon Palace的中餐馆老鼠横行,鼠便处处可见,不光冰箱下有死老鼠,连面箱内也有老鼠,官员掀开箱子时还生龙活虎、上蹿下跳。

  BBC英伦网7月30日:伦敦一家中餐馆遍布蟑螂,茶点与炸虾篮子里都发现蟑螂卵,厨房到处都是老鼠屎,连冰箱里面也不能幸免。检察官进行检查时候,在厨房还发现一只小老鼠在糖醋汁里面游泳。

  《卫报》5月29日:英国所有外国餐馆中,中餐馆卫生条件最差,抽查的餐馆一半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卫生条例。

  “你们都不知道中国人吃老鼠的吗?”“以后再也不找中国外卖店了!”“像这类的便宜外卖店都是脏到家的,建议大家都不要去。”……报道一出,英媒网上一片批评声音,可谓一店犯规,全局受累。

  缺乏卫生意识造就“老鼠屎”

  即便在外卖店工作已是十年之前的旧事,现在提起中餐馆卫生问题郑先生仍是心有余悸。“沾满苍蝇的鸡也丢进锅里煲汤,豆芽从来不洗,长了黑点就加点老抽掩盖”,郑先生从那个时候开始就避免外出吃饭,坚持自己下厨。

  “终于知道中餐馆的菜是怎么炒出来的啦!”一位在中餐馆送了一个月快餐的学生在某华人论坛上叫嚷着,“以后不管是印度人的外卖店,还是中国人的,我决定再也不去任何饭店吃饭了。”让他下此决心的就是正是这份兼职:大厨用刚擦完鼻涕的油腻大手抓调料,刚从垃圾桶拎出来的笊篱又进了油锅,牛肉掉落地上还被人踩上几脚,厨师洗也不洗就拿来循环利用,整间餐馆的厨师都不敢吃自己炒的菜……亲眼目睹店内混乱的卫生状况后,他辞掉了这份工作。

  “你知道这边中餐馆是用什么油的吗?”一位曾在餐馆打工的女孩这么问道,“卫生还将就,油是不敢恭维的,炸锅的油几乎从来不换。有一次亲眼看见大厨做水煮肉片,用得油像腊块一样,白里夹杂着黄,还有脏东西,加一把辣椒和花椒就成了一锅水煮肉片,我可没胆子吃。”

  据众多曾在外卖店打工的人反映,一些中餐馆卫生管理接近于无。其中要求最严格的一间,也仅是“自己煮出来的自己敢吃才能端给客人”。 “越脏的东西越好吃”,“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相比国内,已经算很干净了吧”…… 当询问“担不担心出问题”时,大部分的人都这么回答。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英国大约有五千家中餐馆,华人外卖店有两万家。据业界不愿透露身份的某人士透露,从事餐饮业的老板大多接受教育程度有限,其中某些更是缺乏职业操守;这些人在国内并非从事饮食业,中途转行对卫生管理一知半解;新移民计分制度也使得中餐馆难以聘请合格厨师,雇佣的黑工有些连英文也不会说,更谈不上具备严格的卫生知识。

  如此一来,“在上”的老板只顾赚钱,“在下”的员工没有意识。上下配合,把国内餐饮业的那一套原原本本搬到了英国。即使有老板想要严格执行卫生条例,员工反而会不乐意,嫌弃规矩绑手绑脚;有个别员工若是特别讲究卫生,反而还会被当成异类,遭到耻笑。缺乏管理的中餐馆自然卫生问题不断,屡屡见报。今年英一项全国性餐馆卫生调查中,中餐馆甚至被评为最不卫生的外国餐馆,抽查的近500家餐馆中有一半不符合卫生操作。

  关了一家违规店,苦了几家正规店。每有违规餐馆上报,人们记住的并非餐馆名字,而是“中餐”这个招牌,使得遵纪守法的中餐馆无形中也遭了连坐,老板面对顾客质疑可谓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几粒老鼠屎,轻而易举就坏了中餐这锅大汤,败了中华美食的招牌。

  接受采访的一位外卖店主向《英中时报》这么抱怨:“这些不干净的店真是害惨了正当经营的老板。负面新闻一出,营业额立马就下降。上个月还有三千五,这个月就只剩两千多了,可又该怎么跟客人解释呢?”

  难于适应的“英式”卫生检查

  在缺乏完善监督体制的国内,这些餐馆能够顺利经营;但辗转至英伦三岛,敷衍了事的卫生餐馆就有点“水土不服”了。英式卫生检查繁琐复杂、规定繁多。依据地方政府不同,各地规定又有所差异。这使得有些老板每逢检查就如临大敌,几番整治也难达英伦标准。

  “哪间外卖店没有老鼠?一看见老鼠就有权责令关店,这也太苛刻了吧!”

  从事餐饮业的杨先生对卫生检查评价就是一个词——“麻烦”,生熟肉要分开、地上不能放东西、储存柜的门要关好……虽然说都是基本的卫生意识,但是由于习惯了国内马虎的应对方式,杨先生对这些规定颇不以为然。

  “中餐重油烟,店面难免有老鼠,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但一看见老鼠就可能会被关门,我觉得这个真的太过了,没必要嘛。”

  今年七月刚刚接手外卖店的何先生提到卫生检查也是满腹怨气。开店以来不到五个月里,卫生检察员已经四访外卖店,整改多次检察官仍不满意。

  “洗手液不杀菌、没有红外线温度计、车库墙上有洞、天花板得重新装修……这就是检察官给我列出来的违规条目。”

  “车库跟厨房隔了四扇门,害虫怎么会从洞里爬进来呢?我们中餐从来都不用温度计,买红外线的不是更浪费钱吗?说要购买洗手液,我买了便宜点的洗洁精,他又说不杀菌,不能通过,那不杀菌英国超市干嘛要卖啊?检察官还提到个人卫生,我就觉得奇怪了,我个人卫生如何他怎么判断?”

  在何先生看来,他所犯的问题基本都在于店面设备与装修,和食物卫生安全并没有直接关系。检察官要求装修天花板和墙壁也让他颇难理解,在他眼里,英国人过于死板苛刻,自己很难与其沟通。

  为了能够尽快通过卫生检查,何先生请人重新粉修了墙壁,前后一共花费了两千多镑。但一番辛苦检察官似乎不怎么领情,每次检查都能指出店面还存在问题,并未做到“断根”。四次检查仍不通过,何先生态度逐渐从一开始的“客客气气”变成了“毫不耐烦”,有几次甚至跟官员当场吵起架来。他心里也开始怀疑中餐馆的负面新闻使得检察官对他“另眼相待”,刻意刁难。

  “我想就是这些中餐馆的负面新闻,使得检察官对我特别苛刻,故意为难我。这都怪国人太不争气,一天到晚给我们自己人抹黑。这些新闻都登在头条,英国人个个都能看到,难怪人家一提到中餐馆就联想到不卫生,检察官上门也要特别留心,找理由让我关门。”

  适应英式标准重在沟通

  而英式卫生检查究竟有多“苛刻”?记者从北牛津郡(North Oxfordshire)地方政府的网站上下载了一份《卫生检查列表》,从中可以看到,英式卫生检查条目较多,规定繁细,与国内规定颇为不同。

  该表按类型分有七大块,分别为“食物存放设备的卫生状况”、“食物存放”、“处理食物”、“个人卫生”、“害虫防治”、“垃圾处理”和“记录状况”。每个类型下还有额外的详尽规定,总计有36条。

  除了对食物处理和存放有严格要求,该表还规定员工必须做好个人卫生,对店内装修和设备也有一定要求,甚至要求食材必须打上标签,注明过期日期。如果说国内卫生检查重在检(转第四页)卫生检查就重在“防”:墙上不能有洞,防止害虫爬入;烹饪必须戴手套,防止细菌感染食物;食物必须分类储(接第四页)具备食物过敏知识……(接第三页)英式的卫生检查就重在“防”:墙上不能有洞,防止害虫爬入;烹饪必须戴手套,防止细菌感染食物;食物必须分类储藏;厨师必须具备食物过敏知识……

  然而从事餐饮业的某些老板英文不佳,接受教育程度不高,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他们秉信的宗旨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先赚钱再治理。外卖店和餐馆对他们来说是生意多于事业,卫生检查自然是来应付,而不是学习管理、配合工作。如此一来,卫生检查就成了中餐馆老板一道跨不过去的坎。来势汹汹的检察官在老板眼里也成了“铁面判官”,执法不留情面、检查处处刁难。

  在从事餐饮业三十多年,目前在东萨克斯郡担任议员的成世雄看来,中餐馆老板大可不必“闻检查色变”,重在要转换观念,接受并学习英国制度,配合检查工作。

  “一些中餐馆老板对卫生检查有所误解,意味对方是要上门挑刺,强迫休业关门。但其实检察官的目的只是保证卫生安全,他们的任务是协助餐馆搞好卫生。”

  检察官首次到一家餐馆检查,会根据各项条件对其作出一个评估。如果店内各项条件都符合规定,那么官员会将其列为“低风险餐馆”,两年内可免检查;如果违反规定较多,官员则会将其列为“高风险餐馆”,检查频率也相对提高。

  成世雄提到,发现餐馆违反规定后,官员也并不会马上强迫对方关门,而是会给予一定时间整改。只有屡教不改的餐馆老板,检察官才会将其告上法庭,轻则罚款,重则终生禁止从事餐饮业。

  餐馆若遇难于解决的卫生问题,还可以主动向政府求助。比如鼠患,这是餐饮老板经常遇见的一个问题,很多华人老板治理无效后,就选择视而不见。成世雄所在的郡内也有一家餐馆患有同样毛病,但与华人老板不同的是,该店老板选择了向地方政府求助,主动报告了鼠患问题。地方政府为该店提了很多建议,协助对方一起解决了鼠患。

  “重要的是做好沟通,让官员了解你在尽力做好卫生管理,避免有事故发生。隐瞒问题并不是长久之计,既然已经身在英国,就得遵守这里的规矩。”

  对于不擅长英文的餐馆老板,成世雄则建议在卫生检查时请一个翻译,若遇到问题可以当场与官员沟通,避免误会产生。

  “如今外卖店的水平已经提高了很多,被政府停牌的卫生部门只是一小部分。既然决定在英国从事餐饮业,就应该敬业乐业,遵守本地卫生部门的要求。如果实在做不来,那么就不要做!一人犯规,所付出的代价却是整个行业的名誉,这太不值得了。”成世雄感叹道。(张小诺)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海波】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