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初入夏:海归创业憧憬收获“盛夏果实”——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春晖”初入夏:海归创业憧憬收获“盛夏果实”
2009年05月25日 10:1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4月25日上午,由教育部、科技部共同主办的第四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在名为“中国声谷”的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扬州正式启动。参赛者即日起可登录“‘春晖杯’创业大赛网站(http://cyds.cscse.edu.cn)”在线报名,报名时间为4月25日至7月24日。此次明确规定参赛者须是具备硕士以上学位、有回国创业项目的在外学习或工作的中国留学人员。 中新社发 崔佳明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第四届“春晖杯”创业大赛(以下简称“春晖”)日前正式启动。经历了3年的成长,在2009年初夏,“春晖”已悄然走向成熟——

  亲历:和“春晖”有个约会

  烟花扬州,草长莺飞,“春晖”风吹进隽秀之城。

  宽大的电脑屏幕投射出一张张迫切期待回国创业的面孔。在项目洽谈会上,40多个远隔重洋的大赛入围者与多家单位通过网络“面对面”地进行项目洽谈。

  对于很多想回国创业的海外人才来说,与“春晖”的约会才刚刚开始。而在许多风险投资家和留创园负责人的日程表上,“春晖”每年都被圈注了红红的一笔。

  清晨,在前往大赛新闻发布会的巴士上,苏州留创园负责人蔡鹏程正积极地呈递着自己的名片,利用在车上短短的半小时,他想更大力度地吸引海外人才。

  “‘春晖’搭建了留创园与海外人才的良好交流平台,它让我们充分接触到了海外人才资源。同时,入围项目都是基本成熟的,都有较完整的商业计划书,这就大大减轻了我们甄别项目的工作量。”蔡鹏程介绍说,去年通过大赛就有6个项目入驻苏州留创园。

  新闻发布会前10分钟,留创园的负责人三五一群地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春晖”也成为各地留创园之间交流引进海外人才经验的平台。

  回首:“小荷已露尖尖角”

  自首届大赛至今,“春晖”已成功举办了3届,其品牌效应初露端倪。作为一个创意孵化器,“春晖”交出的成绩单也证明了它正在蓬勃发展中。

  以第三届为例,大赛受理参赛项目254个、商业计划书1万余页。参赛者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近10个高新技术领域。项目对接期间洽谈达510人次,入围者共与投资机构和企业签订投资及合作意向书151份,与留创园签订入驻意向书159份。

  路万里,首届“春晖杯”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目前是华茂药业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本报曾在2007年采访过他。那时,他的公司才刚刚起步,而现在,公司已经逐步壮大起来。面对公司良好的发展势头,他不禁感慨道:“是‘春晖’让我彻底下定决心回国;是‘春晖’教我们公司学会走路;是‘春晖’帮助我们公司在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国家的资金支持。”

  探求:品牌何来?

  许多参赛者把“春晖”比作回国创业的“金名片”。剖析“春晖”,看它如何打出自己的江山——

  很多海外人才想回国却没有门路,抱着项目四处“敲门”。“春晖”的应运而生,正好为人才和企业牵线搭桥。

  大赛由教育部、科技部联合举办,主办方要求参赛者必须通过各驻外使领馆的身份认定及推荐。对海外人才来说,由政府搭台,加上各驻外使领馆推荐,回国“唱戏”的舞台肯定没有陷阱;而在对接单位眼里,这些“千里马”是政府牵回来的,也就非常放心了。

  在项目审核环节,大赛组委会将针对每个项目的市场前景、可行性、成熟程度等认真地进行综合评定。入围的项目会得到专家的指导,不能入围的项目也会得到专家的评定意见,以待进一步完善。

  除在广州留交会上进行项目洽谈和颁奖外,大赛每年还安排在大连海创周进行项目的“二次对接”。另外,大赛还组团赴海外开展工作。这些都是大赛为参赛者提供的又一融资渠道和项目对接机会,提高了项目对接的成功率。

  憧憬:收获“盛夏的果实”

  在新闻发布会前一天的工作会议上,大赛组委会对“春晖”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深层次的讨论。

  “从目前情况来看,参赛项目的对接率还不是特别令人满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安玉祥提出自己的看法:“大赛把‘千里马’引回来了,开了一个很好的头,但在项目对接的具体过程中,还需要各省市人事局按照市场机制做出一些政策性的引导,避免工作虎头蛇尾。”

  另外,教育部留学生服务中心投资事务处处长戴争鸣还提出,大赛的评奖机制也应加以改善。目前,获得入围资格的参赛者即获得优秀奖;与留创园签订入驻意向书或得到留创园资助的为二等奖;获得投资的则获得一等奖。这样的奖项设置会带给留创园和投资方一些误解,因为获得几等奖并不能完全代表这个项目的投资风险和优秀程度。

  这在参赛者口中也得到验证,第三届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金声先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将来随着第四、第五、第六届大赛的举办,获奖者数量肯定会越来越多,奖项设置的模糊性可能会使投资方迷茫。如果将评奖更加细化,比如添加进技术评定总分、市场前景评分、项目可行性评分等,这样会不会更好呢?”(靳秒)

编辑:张冬冬】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