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侨报:规范汉字须与时俱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美国侨报:规范汉字须与时俱进
2009年08月20日 17: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9年8月20日,据悉,中国教育部近日就刚研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44个汉字的新写法引起网友反对声一片,认为此举纯为“折腾人”。(如:“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成“提”;“唇”字的厂字头由半包围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亲”“杀”等字底下“竖钩”改为“竖”......)对此,教育部以《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专家工作组的名义在其官方网站上发表“《通用规范汉字表》问题解答”,表示《通用规范汉字表》对宋体字的字形进行微调主要是取得宋体字笔形变异上的一致,并称汉字“整形”尊重汉字结构、考虑宋体风格、遵循统一规则以及严格控制特例等四大原则,经过对字形的调整和美化,进一步取得了宋体字笔形的一致,使字形更趋于规律性、系统性。 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8月20日电 美国《侨报》于当地时间8月20日刊发时评,称只有推动汉字的不断发展,才是保护汉字的最佳方式。文章针对新汉字表出台后的所产的的一系列波澜,指出汉字正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吐故纳新”挑战。文章说,现有的汉字体系并无致命缺陷,因而规范、调整、甚至改进汉字不必只盯着字形本身,却需要顺应时代变化、吐故纳新,积极开发汉字的文化与经济价值。

  文章摘录如下:

  汉字争议在大陆再起波澜。继繁简之争之后,近日,中国教育部就有关专家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不仅恢复了51个异体字,还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调整其写法。此举引发巨大争议,在一家网站的调查中,有近九成参与调查的网民明确表示反对,并斥之为“瞎折腾”——这恐怕出乎官方意料之外。

  百姓不买账,原因不外乎是:汉字现有的写法已成习惯,修改字形会导致文字混乱,且成本太高等等。专家经过8年努力获得的报偿就是网民们赠送的“砖家”顶戴,如此耗费时间和人力的“改革”确实不值。

  不过,跳出争议的本身,有一个问题却不能不让所有学汉字书写汉字的海内外华人关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汉字正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吐故纳新”挑战。

  汉字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文化,不仅是在传承汉字的字形。那些与汉字相关的诗词字画、乐曲、雕塑,无一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但今天,有多少人懂得欣赏这些宝贝?当“火星字”(由符号、繁体字、日韩文字、冷僻字等组成)、外来词频现网络,并成为不少网民热衷使用的新词时;当用惯了电脑打字的人们,在书写时常常提笔忘字,词不达意时,汉字书法正在沦为一种“孤芳自赏”的艺术,或者少数“文化贵族”的独享文物。

  另一方面,文字资源也是生产力,汉字的经济价值有待发掘。以字库为例,目前世界最大、最好的中文字库在日本,两岸四地字库中的字体总数也不及日本的零头。也就是说,中国人在从事新闻出版、平面设计、广告喷绘等行业时,如果要用到特殊字体,可能不得不向日本人支付专利费用。而为中国人津津乐道的外国明星的汉字纹身,好多也是源自日本出版物。

  笔者无意渲染汉字的不幸遭际和危机。但笔者以为,现有的汉字体系(无论繁简)并无致命缺陷,因而规范、调整、甚至改进汉字不必只盯着字形本身,却需要顺应时代变化、吐故纳新,积极开发汉字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只有推动汉字的不断发展,才是保护汉字的最佳方式。(钟海之)

编辑:董方】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